庄学本与西南边地见证生命的安详与尊严

时间:2022-08-26 06:35:53

他将一种文明与尊严的力量赋予了他所关照的边地人民,借由这数千张藏在档案袋里留存至今的老照片,令70年后的我们肃然起敬。

民国时期,一位青年,立志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去考察,为开发西部事业作探索。或骑马或步行,走了数万里路,拍摄了上万张西部民族的照片,历尽劫难,目前存世者仅数千张。这些尘封的照片直到2002年《中国摄影》发表专题:“庄学本――一位被淡忘的摄影大师”之后才一层层拂去尘埃,让我们看到了70年前中国西部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个个已经消逝了的场景。于是庄学本,这位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者,中国摄影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摄影家,逐渐地凸现出来。

1934年庄学本以上海《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特约记者和“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名义,自备旅费,沿边荒的四川理县、马尔康、阿坝,进入川、青交界的当时地图上还是白地的、被污蔑为“吃人的野番”的果洛藏区考察。沿途访问了羌、藏等少数民族,拍摄了上千张照片。所见所闻,发表在《良友》画报等报刊上。南京《中央日报》将其日记作了连载,又由良友图书公司结集成《羌戎考察记》出版,还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览。

庄学本的照片是需要凝视的,尤其是其肖像作品,更使人感受到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继而被深深感动。他将一种文明与尊严的力量赋予了他所关照的边地人民,而这份人性的尊严,长久以来为主流社会所忽视,却借由这数千张藏在档案袋里留存至今的老照片,令70年后的我们肃然起敬。无论威武雄健的康巴汉子,还是纯真无邪的嘉戎少女,无论是雄鹰般矫健的羌、彝青年,还是真诚、安详的蒙族土族老人,他们都超越近百年的时间,数千里的空间,透过照片的边际,骄傲地与我们目光交汇,情感相通,他们挺拔的生命也因这些图片的传世而青春不朽。

庄学本摄影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性,更是摄影者本人的灵魂投影。他曾经感慨道,与这些边地民族“相处既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盎然,可敬可亲。有自诋同胞为‘野番’者,实为大谬。”这份出自真心的礼赞,一经显影而为照片,自然洋溢着一份同胞手足的脉脉深情。他曾与阿坝土司的儿子结拜为兄弟,也在理番县城为当地羌、戎百姓拍照:“每天总有数十起,我几乎应接不暇,但我不能推辞,直到把百余张底片照完为止。”次日再把照片送给他们。在彝族的凉山昭觉城内,他用一台留声机与彝民同乐,于是“天天有数百人进城参观,看了惊奇赞叹,我也就有充分的机会和他们照相、访问,彼此渐渐厮混熟了。”就这样庄学本渐渐融入了他们的世界,因此即使作为人类学者拍摄他们的正面、侧面、背面,进行体质测量,拍摄他们的生活习俗、婚丧、祈祖和服装、服饰时,从被拍摄者从容放松的姿态和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自然融洽的关系,他们不再把镜头后面的汉人拍摄者当外人,真实展现了边地民族本真的生动、美丽、安详和尊严,留下了人类学上珍贵的篇章。

上一篇:迪拜奇迹怎样炼成? 下一篇:《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封面照:浮云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