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校本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6 05:27:14

坚持校本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教师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但现在的教师培训正面临着弱化的困境。因此,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模式的校本培训成为解决问题的催化剂。校本培训因其所具有的现实性、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成为提高教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51―03

校本培训,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利用学校本身所具有的特长,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结合学校实际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这种培训的主体是教师,选择或聘请有一定特长或专长的教师担任培训工作,是实现和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从校本培训看我国教师培训

校本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是由学校自主制订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在教育系统复杂化和教育对象多样化的今天,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既是课程专家又要成为技术评价者、课程顾问等,要为学校的发展前景服务,这就要求重新认识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培训内容的新变化

1. 与顺应时代,适应办学转型新要求相比,教师在思想观念、开放创新意识上,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新知识、新技术上,在熟悉和了解“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新特点上,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特征上,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适应和需要学习的地方。

2. 与学校创建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目标相比,教师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能力、现代大学管理手段与方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能力,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创新能力、跟踪教学科研过程、优质服务的能力,工勤人员熟悉和了解人才培养基本规律、更新知识、提高专门技能、适应大学建设所需要的服务能力等,均需要进一步提升或增强。

3. 教师的整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团队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快,在学历与职称结构上,在能力上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开放、多元、有序、和谐的教师队伍体系需要健全和完善。

4. 现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经历比较单一,育人能力、工作实践与社会实践能力不强,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催化剂和重要载体

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它是以学校为培训主阵地,以教师为培训主体,它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教师知识、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在保证教学运行,不打乱教学秩序,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稳定的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因而,校本培训也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承载了特殊的使命。一要注意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拥有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二要认识到对教师增加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三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完整的继续教育。

校本培训在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在注重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发展,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针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判断。此外,学校能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和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培训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学习技能,帮助学生持续发展。

二、我国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坚持教师培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青年教师成长和成才、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一)培训观念落后,制约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训形式以满足多数人统一的培训要求为目的,培训模式整齐划一,整体推进,注重讲究培训规模和效益。随着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传统的培训观念显然已经落后,它不能够充分满足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也制约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二)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单一

多年来,我国教师培训模式形式趋同、结构单一,许多学校十分重视岗前培训、学位培训、国内进修、出国培训等,而忽视了利用本校资源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差异性,未能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明显缺少自主性,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不高。

(三)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效率不高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是以学历补偿为主,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忽视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目前,青年教师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举行教师座谈会、给新教师设定导师、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教研室研讨、安排优秀教师宣讲、邀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等。但是就是这些简单易行的培训方式也显得形式化,组织者不重视,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活动处于放任状态,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五)缺乏相应的评估和监督

学校对教师培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对培训进行实时监督和阶段性评价。培训中和培训后也未能及时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对青年教师培训后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缺少相应的跟踪及考核。因而教师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加强青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每一次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后,都必须及时地对培训作出系统的评估,从培训的反映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进行系统的跟踪评估。

(六)校本培训内容功利化

往往将教师发展的重心放在知识和技能上,而忽视了对教师教育人格的塑造,例如,教师的情感、责任心、态度和价值观培训较少,因而对教师外在的要求很难内化为其自身的需要。

三、坚持校本培训,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

(一)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黑龙江科技学院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和学术造诣较高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骨干作用,使其对青年教师在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上做好传、帮、带,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尽快使青年教师成才,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

导师原则上要求具备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

务;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教风,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具备指导、辅导青年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在本专业中有一定造诣,在学术上有较新的成果,在教改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1. 全面了解所指导、辅导、培养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及业务水平、工作情况,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体培养方案和发展目标。

2. 确定分段青年教师培养指导计划,指导青年教师的选课、备课(每学期不少于20学时),帮助青年教师搞好教学设计,并掌握一定的授课方法。

3. 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被指导教师课时总数的十分之一学时。每次课后要交换意见,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详细地记录在导师制纪实记录册中。

4. 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在指导期内(四年),被指导者须在省级公开刊物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1篇;指导青年教师上实验课,并要求青年教师听导师的课或协助导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填写《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纪实记录册》及附表,详细记载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导师的传授、帮助来引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如何教好书、育好人、如何开展科研工作,使得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师德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实施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工程

按照实践中发现人才、实践中锻炼人才、实践中培育人才的思想,结合学校转型提升建大学的实际,我们要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施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工程。

1. 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提高能力、发挥作用”的原则,分批次、有计划逐年推开,把教师选派到校内工程训练实践基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第一线,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2. 利用电气、机械类等校内有实践基地,矿业工程及其他工程类应在熟练应用校内相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基础上,IT、管理类应在熟悉校内相关学科工程背景和本专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人文、外语、体育类、公共基础类应在重点熟悉学校各工程学科背景和实践条件的基础上,下实验室锻炼:到校内、校外相关实验室,对相关实验进行学习和研究,具体指导学生实验及管理等。

(三)积极推进教师“校内盯课”

为实现学校建设新型科技大学的目标,建设一批校级、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培养一批校级、省级和部级教学名师,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对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和各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盯名专业、名师一流水平的课程和专业,各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盯校内名师课程。校内“盯课”: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基础课程和其他非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以随堂听课、参与教学讨论、教学研究和助课等方式,盯校级、省级精品课,校级、省级教学名师的课程。

1. 符合学校新型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围绕立项建设的各级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主要基础课程,通过专业课程负责人和各类课程主讲教师有针对性地“盯课”,切实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2.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利用“盯课”的机会,吸收和借鉴校内外一流专业、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盯校级精品课或校级、省级名师的课程;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各级精品课主讲教师和各级名师到名校、名专业,盯名师的课程,盯一流专业和课程的建设。

(四)实行知识技术更新工程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走新路子,顺应新时代,适应学校转型提升建大学的新要求。为此,要实施知识技术更新工程。

1. 围绕经济社会转轨、高等教育转型的实际,落实思想观念更新计划,健全“江畔讲坛”,开展四大讲,即高教转型、科技创新、经济转轨和社会发展。

2. 按照信息化战略的要求,落实信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以适应现代大学学习、工作的基本要求。

3. 围绕学科专业的新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的要求,每3―5年要进行一次新知识、新技术的专门培训。

4. 实施青年英才培训计划。每年对人选的青年才俊、学科专业课程负责人、校以上名师、煤电化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各主要方向负责人举办高级研修班,开展创新能力的专项培训。

参考文献:

[1]陈卫红,运用校本培训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导刊,2009,(7).

[2]周敏,熊仕勇,枝本培训模式与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8,(8).

[3]周成平,校本培训:教师成长的高速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5).

[4]王俏华,于国妮,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的实践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改革非均衡发展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