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时间:2022-08-26 03:09:33

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摘 要] 本文依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界定了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统计范畴,从而将42部门投入产出表合并为35部门,通过对比分析2007年和2010年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情况,发现:先进制造业是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特点,其发展较多地依赖自身的增长,但高技术服务业对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高技术服务业尚未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但逐渐成长为高带动力的部门,其增长呈现内生性特征,与先进制造业间的经济联系有所加强,但以间接带动为主,需求互动仍显不足。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关联效应

一、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的界定

1.先进制造业的界定

2011年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持续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从学术文献看,李善同(2008)根据技术特性将制造业分为资源型、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4大类。此外,就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而言,产业的地区差异性和数量规模性不容忽视。目前,电子、机械、石化业是我省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和食品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下,我省先进制造业包括7项:石油化工业,专业、通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即食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与制鞋业。

2.高技术服务业的界定

2010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当前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技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并指出按照当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统计目录对高技术服务业总量统计进行了规定。2011年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开始执行,因此,本文将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划分修正为为以下3类:一是第“I”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二是第“M”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是“L”类中7250小类,即知识产权服务。

二、投入产出数据说明

我们选取《2007年福建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福建投入产出延长表》(42部门)作为本文的基础数据来源,对照上文的行业分类,将福建省投入产出表(42部门)中的相关部门进行合并,形成了新的35部门投入产出表。其中先进制造业细分部门包括8项: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鞋业,石油化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细分部门包括3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三、实证分析

(1)投入结构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数

2007年和2010年,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各部门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均高于其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说明其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投入的增长。除了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外,2010年我省其他先进制造业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普遍成倍增长,增幅超过其对本产业直接消耗的增长。这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我省先进制造业企业高度关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纷纷加大科技投入,致力于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010年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各部门对研究与试验服务的直接消耗系数普遍上升,研究与试验服务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2007年,高技术服务业各部门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小于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消耗,表明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投入的依赖性较强。2010年,信息服务部门和研究与实验部门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有所增大,综合技术服务部门对制造业直接消耗减少,对本产业直接消耗增多。相比之下,高技术服务业各部门对先进制造业直接消耗的增速远不及其对自身直接消耗的增长。2010年高技术服务业三部门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超过了其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消耗。可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对自身投入的依赖性大幅度增强。

2.完全消耗系数

与2007年相比,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各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各部门的完全消耗均成倍增长。就增幅而言,先进制造业对研究与实验服务部门的完全消耗增长最为迅猛。传统优势产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完全消耗剧增,以纺织服装制造业最为明显,高技术服务业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除了仪器仪表制造业外,福建省其他先进制造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为最大,这表明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对加快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数据显示,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消耗以间接消耗为主,其中信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间接带动作用最为明显。

2010年福建省信息服务、研究与试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普遍增长,分别上升到2007年的7.5倍、4.9倍和7.6倍,但3部门对石油化工、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却普遍下跌,可见,近年来,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省交通运输制造业的不断壮大,而我省石油化工、仪器仪表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2010年,在先进制造业各部门中,高技术服务业对纺织服装业和电子信息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最大。对比我省技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发现二者之间的间接经济技术联系更为突出。

3.中间投入率

图1 2007年和2010年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部门中间投入率

数据来源:据2007年福建投入产出表、2010福建省投入产出延长表整理计算并绘制

如图1所示,2007年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均低于本省35部门平均水平(57%),呈现“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产业特征,同期先进制造业各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居于65%—80%,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投入水平,呈现“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特征。2010年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迅速上升,均高于70%,位居其他服务业部门之首,其中信息服务业和研究与试验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甚至超过先进制造业各部门,一跃成为“高带动力”的部门。除了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器制造业外,2010年其他先进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普遍下滑。由此可见,制造业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具有“高带动力、低附加值”的特征。相比,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逐渐成长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部门。

(2)产出结构分析

1.直接分配系数

2007年和2010年,除纺织服装业,先进制造业始终是本产业各部门的重点直接供给对象。同时,除了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和仪器仪表制造业,2010年我省其他5个先进制造业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直接供给都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扩大,带动了我省先进制造业的增长,尤其是试验与研究服务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进步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2007年高技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分配系数高于其对自身的直接分配系数,但2010年,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供给明显减少,相反,分配给自身作为中间使用的量大幅上升,其中信息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本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甚至超过其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分配系数。由此可见,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开始呈现较强的内生性,与先进制造业的需求互动略显不足,甚至减弱。

2.中间需求率

图2 2007年和2010年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部门中间需求率

数据来源:据2007年福建投入产出表、2010福建省投入产出延长表整理计算并绘制

如图2所示,与2007年相比,2010年除石油化工制造业外,福建省其他先进制造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纺织服装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器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率在35部门中分别位列第2、第5和第6位。2010年我省信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较2007年大幅上升,但研究与试验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呈下降趋势,并明显低于其他生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三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在我省35部门中分别位居第2、第17和第20位。2010年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部门中,除研究与试验服务业,其他2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直接供给大于其对先进制造业的直接供给。可见,当前我省信息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未能充分发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四、结论

先进制造业是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具有“高带动力、低附加值”的特征,其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投入的增长,但高技术服务业(尤其是研究与试验服务)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对加快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信息服务业有望逐渐成长为我省支柱产业,其他2部门高技术服务业的生产服务功能还有待挖掘。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有所加强,但仍以自身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为主。

作者简介:李霞,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陈宁宁,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上一篇:从中部某村家庭收支情况窥视我国农村经济问题... 下一篇:农村居民保险知识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