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城市现代化

时间:2022-08-26 03:07:37

贵州的城市现代化

[摘 要]作为中国的欠发达地区,贵州的现代化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该研究中利用美国著名人口学家寇尔的现代社会衡量指标,对贵州2001年和2006年的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进行了相关的衡量和分析。通过对5年间贵州的现代化发展的比较,了解贵州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并分析了阻碍贵州的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该研究还通过对贵州和其他省份的一些数据比较,分析贵州目前存在的经济、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距,最后得出有关贵州的现代化程度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贵州省 现代化程度 现代社会 人口 指标

美国著名人口学家寇尔对于如何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现代社会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所谓的现代社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万人以上的城市

(2)90%以上6岁到13岁的女性人口接受教育

(3)30%以下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渔业、林业

寇尔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就可视为仍然处于传统社会阶段;处于两者之间的就是转变中的社会。

一、 测量贵州是否实现寇尔衡量现代社会的第一个指标――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万人以上的城市

根据统计年鉴得到的数据 :2001年贵州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3.96%,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6.04%;到2006年贵州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7.46%,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54%.。

1.贵州省城乡人口分布特征

“现代化作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其显著特征就是人口城市化,而城市化不仅是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也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 通过对贵州城乡人口分布的分析、比较发现,贵州省的城镇人口从2001年910.12万增加为2006年的1086.13万。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并不大,在2006年依然有7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根据寇尔的衡量指标来看,贵州省在2006年并没有实现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要求。

2.影响贵州省城乡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贵州省的经济相对于邻近省份而言增长缓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贵州省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74.71亿元,到2006年是2282.00亿元,比2001年增长207.29亿元 ;而经过五年的发展,四川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4216.05亿元,云南增长了1932.01亿元。工业化程度不高,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小,这导致城市没有能力容纳下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

其次,贵州处于高原地区,农业耕作面积不大,农作物的种植以梯田的形式为多,而且土壤较为贫瘠,这使得贵州省农作物的生产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使用大型机器,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贵州省的农村地区不能通过使用大量的机器生产以替代劳动力。

再次,贵州省的公路、铁路建设相对于其他省而言并不发达,很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交通的不便导致贵州的部分农村地区不能正常的与外界交流,相对封闭,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地区的人口流动,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能顺利流向城市。

此外,贵州省的教育水平相对较差,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较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很多农村人口在城市不能立足而被迫返乡,这也是城乡人口分布不均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 测量贵州是否实现寇尔衡量现代社会的第二个指标――90%以上6岁到13岁的女性人口接受教育

由于资料不足,没有确切的贵州6到13岁女性人口数。而6――13岁是小学阶段年龄,因此该研究将根据小学教育阶段女性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和小学学龄入学率来推论女性受教育的情况。根据2002年和2007年贵州统计年鉴上得到数据 ,2001年女童在校比例为46.43%,2006年为47.69%。

1. 贵州省女性儿童受教育情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谈到如何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福利的时候曾说“增进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的进步 。”(舒尔茨,1990)提高教育水平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儿童受教育程度越高。2001年和2006年贵州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是98.2%和98.6%。女学生所占总学生的比例为46.43%和47.69%,这表明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略低于男性,但两者的差异不大。由此数据推论,90%以上的女性接受小学程度的教育,贵州省的女性儿童受教育情况达到寇尔的指标要求。

2.贵州省人口受教育情况

贵州省教育方面的发展与国家义务教育的政策方针有很大联系,这保证了在农村的大量儿童有机会能接受初等教育。但实际上小学阶段的教育程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贵州省2002年和2007年所得数据 (表一、表二)上看:

无论2001年还是2006年,未受过教育的女性人口都多于男性,而教育程度越高,女性接受教育的人数越少。在受教育方面,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贵州省2001年后的入学率在98%以上,但这只能反映出贵州省的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并不能真正体现人口的文化水平以及文化素质,通过对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发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大专以上程度人口较少,高素质人才稀缺。

三、 测量贵州是否实现寇尔衡量现代社会的第三个指标――30%以下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渔业、林业

根据2002年和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

1.贵州省农业人口比例分析

通过对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的研究可以分析地区的非农化水平。一个地区的非农化程度越高,现代化程度就越高。

数据反应,2001年贵州省从事农林渔牧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81.83%,经过5年的发展,在2006年时此比例下降了8.79%。贵州省的农业人口比例离寇尔设定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

2. 贵州省非农化率低的原因

贵州省到2006年时的农业就业人口依然占总就业人口73.04%,这意味着贵州的非农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贵州的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化的生产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行,但贵州的规模以上企业数远低于发达地区,到2006年,贵州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单位数为760个,而北京为1469个 。工业的发展水平不高阻碍了农村劳动力人口到城市的进程。其次,贵州的第三产业不发达,缺少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比如,2006年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贵州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人数为2.8万人,而邻近的地区如四川省为4.9万人,云南省为4.3万人 。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会影响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导致地区的非农化水平偏低。

四、 结论

中国地区现代化有两个目标,一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一是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从理论上说,世界所有地区都能完成第一个目标,只是一个时间的先后问题。但对第二个目标而言,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可以实现。具体到中国而言,21世纪前50年中国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总目标是:

(1)中国34个地区全部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2)中国34个地区中,达到当年世界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地区个数,2010年为8个,2020年为10个,到2050年约为17个。

地区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贵州做为目前中国的欠发达省份,根据《中国现代化进程2004年》提供的数据,贵州在2002年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62.3%,据估计需要33年才能100%实现第一次现代化。通过对贵州省城乡人口比例、入学年龄女性入学率以及从事农林渔牧业人口比例这三大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到2006年贵州省距实现第一次现代化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五、 促进贵州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贵州的现代化发展与其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贵州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它的现代化实现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和谐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目前的条件看,贵州省作为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主要目标是加速实现第一次现代化。

1.进行合理规划,全面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贵州的实际情况看,在强调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应该理智的对贵州省的各行各业进行分析,明确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是总体经济增长的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对行业进行合理规划,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的各方面生活水平。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贵州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应加强通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西南的省份,贵州处于高原并且地势崎岖复杂,这导致贵州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受阻。要促进贵州的现代化发展,应大力修建交通要道,完善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建设,以保证地区之间的正常物质生产交换。目前,贵广高速铁路,贵阳-金阳的轻轨、贵阳-福建、重庆的高速公路都已经在筹建的过程中,相信在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贵州的现代化进程会逐渐加快。

3. 加强政策扶持

这里所指的政策扶持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扶持。贵州很多地区人口生活水平目前依然在国家的贫困线以下。政府应该加大对该部分地区的投入,使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其次,政府应制定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优惠政策,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能自由选择迁移地,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比例增长。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保证农村地区的儿童能有机会接受教育,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该研究通过寇尔的衡量现代社会的三大指标对贵州省2001年和2006年的现代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具体分析中引入了同其他地区的比较。以使研究能从多方面了解贵州的发展状况以及问题所在。通过研究中的分析,总体来看,贵州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发展的过程中,但离完全的现代化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DB].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DB].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3]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R].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 马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5] 刘家强:人口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6] 舒尔茨: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上一篇: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