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策略

时间:2022-08-26 03:07:10

浅析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策略

[摘 要]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存在误区,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是: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快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革新课程理念,增加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结合实际,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开展体育科研,革新体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38-0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未来人才而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当下,教育改革的注意力已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整体目标。

一、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追求

从个体的角度分析,人的素质结构可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部分。生理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发育状况、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等四个方面;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社会文化素质则包含科学、道德和审美三个方面。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实现高质量,真正满足时代的需求,就必须采取一种符合人的整体素质结构的教育形式――体育素质教育。体育素质教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在现代基础教育学生基本素质综合改革的重点。它是以社会化、现代化为目的,以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整体素质和健全人格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传播和创新为主要手段,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推进体育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误区

体育素质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对体育的认知、概念的形成;体育参与的愿望和要求;进行体育、娱乐、欣赏的能力和习惯;在体育锻炼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方法;勇于竞争、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心理等因素。体育教学是一个全面锻炼、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能力,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存在许多误区。

(一)思想观念南辕北辙,将手段当成目的

体育以人的发展为起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因此,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发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每天的体育训练和身体练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2001 年 9 月 1 日颁布的学校体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然而,在体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存在有对这一概念的错误理解。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具体成果的评价,把学生完成具体运动质量或数量作为绩效评定的唯一标准,没有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没有展现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权、努力程度和获得身心的愉悦。这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自由发展。

(二)实际教学本末倒置,重竞技轻素质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出现了本末倒置的价值取向,关键表现在忽视体育的文化、教育、娱乐和其他功能,重竞技、轻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技术的教学,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技术运用及个人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学生通过相应的指标,忽视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体验及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对体育兴趣寡淡,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体育锻炼的比例极低等。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增加了体育课程的数量,提升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成绩,但学生养成的素质无法得到保障。

三、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学校体育一直重教学手段优化而轻教学模式变革;重技术学习的规范而轻技术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重体育达标而轻体育参与;重学生技术多样化而轻学生个人体育兴趣的引导与培养。因此,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方向。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

体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人格教育的发展。它尊重个性,承认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认为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人格精神三个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战略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充分认识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应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受益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体育有新的认识,把接受体育教育作为其内在个体的需要。

(二)加快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向,其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体育教师队伍是一支强大的学校教育力量。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要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态度以及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的责任。因此,高校教师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1.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2.增强教师自我身份理解,发展职业认同感;3.进行教育生态环境变革。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加强和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自我教育,以满腔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投身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革新课程理念,增加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要继续推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除了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外,还需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改革。在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将固定的、僵化的竞技体育课程体系改为柔性的素质体育课程体系。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目的,具有专业性强,灵活性差,知识面狭窄,缺乏对能力的培养的特点。在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不断优化继承与创新,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结合实际,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素质教育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与大学生体育素质结构相匹配,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相应的包括身体素质教育、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体育思想素质教育、体育道德素质教育、体育文化素质教育、体育能力素质教育、体育审美素质教育与体育行为素养教育这8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局限于几个运动项目、运动竞赛,只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学内容要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的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代之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将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等极富时代气息和艺术美感的新内容加入到日常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五)开展体育科研,革新体育教学方法

高效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积极参与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工作中的教育问题,在不断的研究中形成新的理念和认识,革新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合理采用现代教学媒介,努力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开设体育必修课,而且还通过提供“选修课”、“专项课”、“提升课程”和俱乐部等形式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兴趣需求的大学生。

总之,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终极追求,实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体育教学中,应以身心健康教育为主线,注重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弃纯粹的技术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刘淦清,简德平.我国普通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46.

[3] 胡庆山等.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12-13.

[4] 杨家升,左新荣.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22-26.

[5] 陈玉玲.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6):35-38.

[6] 常海林,云秀,周金玲.论体育的素质教育[J]. 体育史,2001,(5):56-58.

[7] 杨家升.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5):42-45.

上一篇:关于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下一篇: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内容构建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