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6 02:38:41

关于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几点思考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每年读两三部名著”附录部分还附有阅读推荐的书目,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初中生能真正读完推荐书目的却寥寥无几,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怎样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质量呢?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利用好阅读资源

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室内悬挂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特别是在阅读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如朗读后感受,读名著的进度等,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另外,师生要利用好阅读的资源,比如,有的课文就是名著的节选,可以把它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名著的神圣的殿堂。对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赏析、编演课本剧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感受。还可以利用媒体资源查阅有关名著的时代背景,内容梗概,作品价值,阅读的方法等,这样就可以对名著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播放有关名著的影视剧,让学生与名著对比,在比较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通过写读书笔记和心理交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老师就应该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秀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以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读阅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阅读的良好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可以采用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

三、名著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课标建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初中生名著阅读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感受。教师不要过多的向学生推荐有关作品的分析评价的文章,更不要把自己的阅读灌输给学生。教师先入为主的讲析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感悟思考,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充分地个性阅读的自由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

上一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藤野先生》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