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2-08-26 02:11:01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同期选取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并利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对冠心病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尿酸;冠心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00-03

冠心病在心血管内科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患者会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表现为憋闷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对高危患者进行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减少该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本研究就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8岁,平均(54.5±12.5)岁,并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将所有患者分为0~1分组,2~20分组,21~40分组和>40分组。同期选择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B组,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6~78岁,平均(54.3±1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清晨采取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左右,经常规离心处理并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胆红素,采用重氮法检测尿酸。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择2位心内科专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判断,其诊断标准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管腔狭窄程度>50%[3-5]。Gensini积分计算方法:冠状动脉每处病变的积分=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积分,每位患者的积分结果是所有病变血管积分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结果的比较

A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结果的比较(μmol/L,x±s)

2.2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以及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尿酸水平则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冠心病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μmol/L,x±s)

3 讨论

冠心病又称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引起心肌缺血以及缺氧或坏死而导致。其还包括了炎症以及栓塞等情况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症状。根据WHO的分类标准,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以及猝死等5种类型,在临床上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种[6-9]。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能够引发冠心病,并能促进冠心病的发展。血清胆红素主要是由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发生裂解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所产生的,包括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两种。血液将结合胆红素运送至肝脏,肝细胞对其进行处理使之转变成结合胆红素。一般情况下总胆红素正常值为4~19 μmol/L,结合胆红素正常值为0~7 μmol/L,两者之差为非结合胆红素。由胆汁淤积造成的机体黄疸现象主要是以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红细胞遭受较大破坏造成的溶血以及Gilbert病的旁路胆红素血症主要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要特征[1,10]。因肝细胞遭到破坏而造成的黄疸会同时出现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因此会造成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同时升高的情况,但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大些。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主要担负摄取、结合、排泄的重任,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发生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于肝功能的测定,特别是对黄疸的检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胆红素的检测主要测定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的水平,肝脏出现疾病时机体的胆红素浓度会出现明显升高症状,常常能够反映出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情况[11-13]。当机体发生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肝细胞和胆管不能将结合胆红素排出,造成血清结合胆红素出现明显升高现象,其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显著增大;而出现肝细胞性黄疸症状时,由于伴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清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有所升高,但升高水平与胆淤积性黄疸相比不太明显;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疾病主要有溶血、旁路胆红素血症以及Gilbert病。

尿酸微溶于水,易转变成晶体,其在正常人体尿液中含量较少。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有的尿酸大约为1200 mg,每天新生成600 mg左右,会同时排泄掉600 mg,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一旦体内产生的尿酸含量相对较多时,机体不能及时进行排泄或者排泄尿酸的机制出现退化情况,则体内会滞留一部分尿酸,当体内血液尿酸浓度>3.5 mg/L时,就会造成人体体液向酸性发展,导致人体细胞功能发生异常,如不给予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引发痛风。另外机体过度劳累、缺少休息也会造成代谢迟缓症状,导致机体出现痛风[14]。慢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横纹肌溶解、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化疗或放疗时均会造成尿酸增高现象。癫痫状态、过度运动以及糖原贮积病都能加速降解肌肉ATP,而吸烟、心肌梗死以及急性呼吸衰竭和ATP加速降解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中,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检验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能够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莉娜.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89-90,91.

[2] 谢心,李凯,林钟香.舒心饮加祛风药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尿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 9(9):113-115.

[3] 赵力,韩清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273-275.

[4] 胡敏.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的关系[J].安徽医药,2008,12(8):728-729.

[5] 刘会田,杜戎,吕学祥,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的变化[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3):226-227.

[6] 谷学军,秦望森,许金玲.血尿酸、血液物化及胆红素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评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481-1482.

[7] 李国宏.冠心病患者胆红素、尿酸、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25-426.

[8] 李燕萍,郭秀兰,徐岩,等.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9):792-794.

[9] 黎红娟,孙锋,黄艳冰.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402,404.

[10] 郑培华,管廷武.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35-36.

[11] 邹佳妮,樊光辉,丁世芳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4):244-247.

[12] 代方英.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31-233.

[13] 杨茜,王莹,梁新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7):29-31.

[14] 康珍,王晋军.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40-141.

(收稿日期:2013-12-04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冠周炎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在早期肾癌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