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通报第二季度食物中毒情况

时间:2022-08-26 12:06:38

卫生部通报第二季度食物中毒情况

卫生部日前通报2005年第二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

2005年第二季度,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67起,中毒2129人,死亡5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减少49.2%,中毒人数减少54.7%,死亡人数减少39.2%;与上季度相比,报告起数增加31.4%,中毒人数增加71.1%,死亡人数增加43.9%。

据介绍,6月份重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该季度总中毒人数的46.7%,5月份重大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人数的54.2%。该季度,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的43.3%,死亡人数的49.2%,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56.1%。与一季度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大幅度增加,报告起数增加700%,中毒人数增加930.2%,死亡4人。据分析,二季度气温普遍升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食用不当,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该季度,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的40.3%,死亡人数的72.9%;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32.4%。与上季度相比,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增加62.5%、46%;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减少10.%、56.3%,死亡人数增加19.4%;饮食服务单位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增加57.1%、172%;其他场所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66.7%、910.9%、220%。中毒发生原因复杂,主要是化学性食物中毒(55.6%)。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尤其是对偏远农村地区更要加强工作力度,对常见的农药、亚硝酸盐、剧毒鼠药、致病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症状及预防、控制方法和措施要大力宣传,同时要积极改变不卫生的饮食习惯,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该季度,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20起,中毒人数1256人,死亡1人,无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微生物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的40%、中毒人数的52.5%。与上季度相比,学校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增加185.7%、189.4%,死亡增加1人。卫生部指出,三季度末学生将陆续开学,又正值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段,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校内食堂、小卖部的监督管理,以及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的检查,同时要加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和校医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有效预防控制重大食物中毒的发生,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卫生部要求,三季度仍然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坚决取缔非法食品经营场所,对食品经营中各种违法行为及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经营单位要依法处罚。

相关连接: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潜伏期短(一般为24~48小时),来势急剧、短时间可能有多数人同时突然患病,呈爆发性;

2.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较短。

3.食物中毒发病与食物有关 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有毒食物的人群,未食者不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因摄入细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包括15种。

2.真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因摄入真菌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品中毒。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如霉变甘蔗中毒、赤霉病麦中毒等。

3.动物性食物中毒: 指摄入动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物种类而异。如河豚鱼中毒、鱼类组胺中毒等。

4.有毒植物中毒: 指摄入植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木薯、苦杏仁、四季豆、毒蘑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死亡率因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而异。

5.化学性食物中毒 :指摄入化学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毒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如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灭鼠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上一篇:经络教学管见--与六版《经络学》商榷 下一篇:颈臂穴注药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周炎50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