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救治分析

时间:2022-08-26 12:01:58

109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救治分析

【关键词】 ,慢性心衰

摘 要:目的:分析我院14年来慢性心衰住院患者诊治的变化情况,为心衰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4年14年间住院慢性心衰患者10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格局仍然未完全打破,ACEI的应用已经取得共识,但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然不足。

关键词: 慢性心衰; 治 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Therapy Analysis of 109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 : To analyze the method and change in therap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ring recent 14 years ,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heart failure. Method: 109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d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from 1991 to 2004. Result: Therap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was not completely change. Admission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to treat heart failure have improved, however, the β-blocker utilization is still insufficient. Conclusion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 must think more highly of the use of β-adrenaline receptor blocker to treat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rapy;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drenaline receptor blocker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1年至2004年本院完整住院病例,且出院诊断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功能评价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分级为标准, 入院时心功能Ⅱ、Ⅲ级占55%,Ⅳ级占45.5%。按每年统计慢性心衰入院时、住院时应用正性肌力药(包括洋地黄类药和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病例数及其构成比,并将近十四年来救治心衰的基础方法的百分率分前7 年,后7年作比较,了解近年来慢性心衰的救治方法的演变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2 结 果

2.1 14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入院时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的变化:在1090例慢性心衰患者,前7年596例,后7年49例,其中在入院时已经有长期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患者变化情况见表1,在入院时已经有长期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患者前7年与后7年的情况比较见表2,后7年与前7年比较慢性心衰长期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的患者已经减少,P<0.05。

表1 1991年至2004年14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入院时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的变化(略)

表2 前后7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入院时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的比较(略)

2.2 14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住院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变化: 在1090例慢性心衰患者,前7年596 例, 后7年49例,其中在住院过程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Betaloc)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变化情况见表3 , 后7年与前7年比较慢性心衰在住院过程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Betaloc)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似乎有增加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前后7年间在住院过程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变化情况的比较(略)

2.3 14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住院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变化:在109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变化情况见表4,后7年与前7年比较慢性心衰在住院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已经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前后7年间在住院过程中使用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变化情况的比较(略)

2.4 14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住院时短期应用药物抢救和辅助装置治疗的情况:在1090例慢性心衰患者,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短时间内应用速尿等利尿剂,硝酸甘油或者硝普钠等血管扩张剂治疗抢救心力衰竭患者,而在应用洋地黄类药强心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都有加用或者更改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进行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在患者合并有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后7年有安装临时起搏器进行辅助治疗,而有一部分病例,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没有恢复的时候,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都给予安装永久性起搏器解决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在最近5年有两例患者因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安置了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以抗室性心动过速和自动复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技术改善,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伴随人均寿命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引起慢性心衰的病因已经有明显的变化,慢性心衰的病因前三位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退行性瓣膜病呈上升趋势,变化最明显的是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减少[1],迫使我们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时候必须调整策略,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回顾分析了1991年至2004年14年间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以后如何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1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格局仍然未完全打破:资料显示, 14年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入院时,后7年与前7年比较慢性心衰长期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的患者已经减少,但是在住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短时间内应用速尿等利尿剂,硝酸甘油或者硝普钠等血管扩张剂治疗抢救心力衰竭患者,而在应用洋地黄类药强心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都有加用或者更改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进行加强心肌的收缩力,也就是说在住院过程中经典的“心衰常规治疗”方案( 强心、利尿、扩血管)仍然占主导地位,可喜的变化就是应用后7年与前7年比较慢性心衰在住院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已经明显增加,,这与临床医生近年来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有关,即从短期内血液动力学/ 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的调节有关,同时也说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为感染等诱因诱发或者加重心力衰竭的时候,在住院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新的经济的有效缓解心力衰竭的方法,因此在救治心力衰竭的过程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格局(强心、利尿、扩血管)仍然未完全打破,而新的技术方法已经在临床开始逐渐应用,特别是起搏技术的发展和对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加深理解,从单纯的起搏器抗心动过速和抗心动过缓,向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RT)以及CRT加ICD治疗心力衰竭的方面发展,同时具有CRT加ICD功能的起搏器已经商品化,并且已经进入临床应用[2~5],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原因,估计的短时间内还难以普遍应用,因此防治心力衰竭的方法还必须以基本格局(强心、利尿、扩血管)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ACEI的应用已经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

3.2 应用β受体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仍然不充分:在所有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中,后7年与前7年比较慢性心衰在住院过程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Betaloc)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似乎有增加趋势,但是仍然与目前大力主张应用β受体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存在一定的差距[6~8],这可能与临床医师心存顾虑,也与目前的医疗环境,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也可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出现心力衰竭的加重恶化,是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反指征增加,从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也与临床住院的费用增加,患者无法在住院的过程中完成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调节有关。

从本文现有的资料分析,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格局仍然未完全打破,ACEI的应用已经取得共识,但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然不足,而其他新技术新仪器已经逐渐进入临床,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原因在短时间内估计是难以普遍应用的, 所以我们在防治心力衰竭,为了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应该加强和推广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9]。

参考文献:

[1] 郑三晖,庄霖鹏,曾哲.766例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病因分析[J]. 河北医学,2004, 10:130-132.

[2] William T. Abraham and David L. Haye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J]. Nov, 2003,108:2596-2603.

[3] Aslan T. Turer, Sunil V. Rao. Device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ardiology in Review,2005,13:130-138.

[4] Bristow MR, et al. for the Comparison of Medical Therapy, Pacing, and Defibrillation in Heart Failure (COMPANION) Investigators.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N Engl Med,2004,350:2140-2150.

[5] Donna Mancini and Daniel Burkhoff. Mechanical DeviceBased Methods of Managing and Treating Heart Failure[J]. Circulation, 2005(7),112:438-448.

[6] Jerry D. Estep, Sameer K. Mehta. et al. β-Block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the urban setting: Moving beyond clinical trials[J]. Am Heart,2004,148:958-963.

[7] Ritesh Gupta, Wilson Tang,et al. Patterns of -blocker ut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Experience from a specialized outpatient heart failure clinic[J]. Am Heart,2004,147:79-83.

[8] Christian Torp-Pedersen, Philip A. Poole-Wilson, et al. Effects of metoprolol and carvedilol on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OMET[J]. Am Heart, 2005,149:370-376.

[9] Gregg C. Fonarow.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f β-blockad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J]. 2005,149:984-993.

上一篇: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