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防中风

时间:2022-08-26 12:01:19

一位73岁的老人,患高血压十多年了,平时靠药物维持降血压。冬季来临,时近年终,亲友忙于各项事务,把老人留在家中。一天,老人突然倒地,家人发现时,已经深度昏迷,即送医院抢救,因为小脑部位出血严重,导致脑干细胞死亡,呼吸停止,虽经再三抢救,也是无力回天。

每年的冬春季节是中风发病的高发时期。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也称急性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估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的中风病人,每年大约150万人死于中风,居我国人口死因第二位;存活的病人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低气温是中风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寒冷使人的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处于一个相对收缩状态,这对那些有其他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温差的变化在上述季节中也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寒流袭击前后的温差。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和血液的流变学性能发生急剧的改变,健康人体对这种改变可以迅速产生保护性、适应性调节,而老年人这种调节机能明显减退。所以,在环境温度变化大的时候,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都容易发生。

寒冷季节患病的中风病人合并症多,康复慢。合并症主要是心肺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有些病人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由于寒冷,病人活动少,特别是户外活动少,卧床时间长,使康复的进度减慢,最终康复的程度降低。长时间卧床,如果居住条件差,室温低,合并肢体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加,肢体的静脉血栓常常是肺栓塞的来源,一旦发生治疗起来很困难,死亡率也较高。

寒冷季节如何预防中风?首先还是应该强调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的正规治疗,戒烟,减少饮烈性酒,适量地多饮水、少吃盐,控制体重等。针对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应注意:室温在16摄氏度~20摄氏度即可,不宜超过20摄氏度,另外,室内还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定时开窗通风。患者可根据身体状况尽可能坚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运动量不宜过大,出门也不要裹得太严实,这可以逐步地锻炼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尽量避免到一些喧闹、嘈杂、室温过高的公共场所去,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感染迹象及时就医。关于每年秋冬、冬春换季时节静脉输液预防中风之说并无科学根据,预防性用药不主张静脉输液。如果出现某些中风的先兆,可以由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输液和用哪些药。具体的方法如下:

1.生活有规律,劳逸相结合。有规律的生活,充分休息是最重要的,寒冷季节,不要起得太早,早晨醒来,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强力,然后再活动几次上肢,切忌突然翻身起床。

2.早晨温水洗漱和饮温开水一杯。

3.适当地晨练,以散步、体操和太极拳为好,不可用力过度。

4.缓慢排便,切忌排便急躁、屏气用力,高龄人要坐便,避免蹲得过久而疲劳。

5.多吃蔬菜、香蕉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按时睡眠,中午小睡,即使睡不着,也要静坐养神半小时;晚上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足及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7.调节心理情绪,放松学习情绪;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人的经历也就是一种时间磨炼的过程,有起有伏、有喜有悲都是正常的,老年人要多与同伴沟通,离退休老人更要学会颐养情操,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爱的事就行,善于,不刻意追求。

8.戒烟戒酒,纠正不良习惯。

9.限钠摄钾补充钙镁,要把食盐量每天限在9克以下,最好6克左右。

10.保持血压在140 / 85毫米汞柱上下,防止高血压肾病发生,一旦发现夜尿增多,要去医院检查。

据《大众卫生报》

上一篇:胃咋会跑进胸腔 下一篇:滥用激素,病人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