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专业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25 10:25:49

服装表演专业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明确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服装表演专业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应从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策划与编导实践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随着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时尚产业日新月异,社会对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求面越来越广,服装表演作为一门热门的时尚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更规范化、专业化、多层次化。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这几年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招生。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注重实践,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服装表演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

服装表演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服装表演人才,这些人才应兼具服装表演、形象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管理能力,而且毕业后既可以从事服装模特、服装表演的组织与编排,也能从事形象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学科基础课:服装表演基础、形体训练、舞蹈、音乐素养、化妆设计、发型设计等;专业课: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服装表演技巧、服装设计、服装表演视觉形象、后台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表演实践、策划与编导实践、化妆实践、赛事实习等内容。

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注重实践,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服装表演专业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

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是服装表演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针对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课程的实践训练。学生所学的策划与编导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消化、巩固、提高。在实践课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实际具体的学习和锻炼,将使学生能够独自策划、编排与组织一场服装表演。

为了贯彻学校“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表演专业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要切实转变高校实践教学无足轻重的观念,确保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质量,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

2.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根据掌握服装表演各环节的具体内容,独立的进行编导策划,把一场精美的服装表演展现出来。这就对教学环境提出了要求,要求学校具备演出场地及演出所涉及到的设备道具。包括表演大厅、表演训练室、形象设计工作室、视频工作室等,并应配有先进的灯光、音响等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管理。

3.引入赛事,改革教学模式

服装表演策划编导实践课程属于课程实习,是结合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课程而进行的。但由于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和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只是结合课堂教学写实践课程的感想、体会,完成实践报告,评定成绩就算完成了实践课程。但是我校的策划编导实践课程进行了创新改革,使其和低年级的赛事实习课程同时进行,低年级的学生以参加比赛为主要内容,高年级的学生以策划编导为实践内容,一编一演。为了使这两门表演专业的实践课程能够与行业接轨,学校应积极引进、承办各类专业赛事,这将对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有积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4.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引导

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服装表演的策划与编导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所以在实践课程中引导重于传授,应多引导、指导,少说教,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5.加强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实践教师加强社会实践,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服装表演行业时尚性很强发展速度很快,策划与编导实践课程的教师就更应该掌握行业的发展情况,避免课程内容和社会脱节,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郑玉刚,范栋华.关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2] 陈艾华,李岚,傅戈雁,唐卫东.创新教育与实验教学并行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作者简介

王敏洁,1982年,女,汉族,吉林省农安县,讲师,硕士学位,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服装动态展示。

上一篇:高速公路筹融资管理面临的挑战及优化措施构建 下一篇:新课程视域下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