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及其导致的问题

时间:2022-08-25 08:52:31

食品添加剂及其导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以及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简要介绍一些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适应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 我国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其中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等。

生产商为什么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是为提升食品的色、香、味,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二是为强化食品营养,在食品中增加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如在奶粉中加入钙、锌元素等;三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物保存期,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方面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地制作或保存,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甚至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推动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②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③应有国家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④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⑤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⑥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⑦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够经过加工、烹调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再被人体摄入,则更为安全。

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大都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提取的,像番茄红素、维生素类、阿斯巴甜等本身就是天然食物的组成成分,也是人体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当一种添加剂被列入国标投入使用之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试验、审批。我国规定的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得多。无论是哪一个品种,只要在食品加工中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不超标,并且合理适量食用,对人体都是绝对安全的。

但是,不按规定和标准滥用食品添加剂,如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使用过期、劣质的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原料,如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雕白粉)、三聚氰胺等,肯定是对人体有害的。

面粉增白剂有害吗? 面粉增白剂也称过氧化苯甲酰,是我国面粉行业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其是否有害,特别是部分面粉超标使用是否有毒,一直是公众密切关心的问题。过去,面粉中没有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时,新加工出来的面粉一般需要20—30天的“后熟”贮存,就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把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黄色)氧化掉,同时破坏面粉中的巯基,使其失去活性。这就是面粉越放越白的道理(民间有“米吃新、面吃陈”的说法)。在面粉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后,2—3天就可完成面粉的“后熟”,而且可以改善粉色,加强面粉弹性,抑制微生物孳生,降低了面粉因长期贮存带来的霉变风险,同时也没有破坏面粉的营养性。因此,只要按国标正常添加面粉增白剂,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

标注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安全吗? 由于担心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认为纯天然食物就不应有任何添加剂。不少食品厂家打着“绿色、健康”的旗号推出了“无添加剂”食品,价格往往也高于其他产品。其实,除了真正的天然野生食物,所有经过人类加工的食品都含有添加成分。只要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含添加剂的食品不一定就是健康食品。对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食品添加剂不仅不能禁用,还要更好地发展,不断寻求更有效的管理和更安全的添加剂才是惟一出路。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盲目恐慌是不必要的。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既不真实,也不符合国家有关包装标签法规和标准。一些厂家之所以这样标识,主要是迎合部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识,纯属误导和哗众取宠的行为。

上一篇: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扁平苔藓对非刺激混合唾液... 下一篇: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