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25 07:39:25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摘 要:物理规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很高的智力价值,通过创设环境,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进而探索物理规律;通过讨论,抓住关键;通过典型例题,灵活运用规律,巩固、加深理解;通过图象,获取相应的条件,从而简洁快速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现象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应了物体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理规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根据以上特点,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高中阶段,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二是从学生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分析和展开中发现问题。另外,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造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探索物理规律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该怀着对学生的信任,情绪饱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在高中阶段,具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

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

3.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

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从而明确此规律的含义、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与之有关的概念、规律间的关系

如:《静电场》一章,给出了三个计算电场强度的公式:E=■、E=■和E=■,这三个公式都能计算场强,但各自含义和适用条件是不同的。E=■适用于任何电场,是定义式不能决定电场强度的大小。E=■只适用于匀强电场。E=■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是决定式。如果不清楚这些,解题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四、通过习题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形成规律的初期,对规律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因此要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深化提高。现举两道习题加以说明。

例1.关于电场强度公式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上式知E与F成正比,E与q成反比

B.由E=■知,若q减半,则该处的场强变为原来的2倍

C.电场中某点不放入检验电荷时,该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

该题正确答案是D。不少学生还会选B,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初学电场强度概念时,老师分析电场强度的过程,虽然不同电荷量放在电场中某点所受静电力不同,但对应的静电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定值,自然就能排除B项。

例2.如下图所示,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距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距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

A.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

D.从t=0.10 s到t=0.30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该题正确答案是AB。甲、乙两图分别是波形图和振动图象,从甲图可知波长λ=8m、振幅A=10 cm及各质点到平衡位置的位移。从乙图可知周期T=0.20 s、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两图结合可知t=0.10 s时,Q点在向下振动,故波是向左传播的,故t=0.10 s时P点向上振动,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A对,C错。推知t=0.10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B对。从t=0.10 s到t=0.30 s,经历时间Δt=T,所以P点通过的路程为4A=40 cm,故D错。

最后指出: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有阶段性,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即使对同一物理规律,初中与高中也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例如,对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规律,初中只要求有个定性的了解,而高中要求用公式进行定量的研究。对于高中的必修与选修阶段,大纲也规定了不同的要求。并且,学生对某一规律的掌握,也需要由浅入深,一步步地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英.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鲁志祥.自学指导法和物理规律课的教学[J].广西物理,1999(2).

[3]孙岚寅.怎样进行物理规律教学[J].数理化学习,2009(5).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

上一篇:活用主题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