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时间:2022-08-25 07:15:47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也是体现把握大局、科学发展的根本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建设领域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建设领域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存在诸多瓶颈和制约因素

为了降低建设工程的事故发生率,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也采取了大量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安全监督管理。但是,受客观因素制约,这些对策和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现实来看,它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而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监督机构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中扮演什么角色;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安全控制的薄弱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监督机构重点监控的阶段,如何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如何调动各参建主体的积极性?如何确保安全防护用品性能达标等等。其中如何确保施工安全,遏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2.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

安全事故的发生,损坏了公众利益,破坏了企业形象,影响社会和谐。党的十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就是 “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避免伤亡发生。

2.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还不能够实现市场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为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大开方便之门降低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化建设,使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政府也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一些资信不佳的企业也想从开发建设中分一杯羹。他们为了承揽工程,压低工程报价,造成建设领域恶意竞争;为了最大幅度的获得利润,甚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能够规范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行为,淘汰管理混乱的企业,促使建设领域的生产企业重新洗牌,创造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良好秩序,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能够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建设领域从事一线操作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他们工作条件坚苦、工资拖欠不发、伤亡事故频发、权益保障不到位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改善。年轻一代特别是 80后和 90 后不愿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出现断层。建筑工人主要集中在 40-60 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偏大,这部分人群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较大。同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上岗培训,总体素质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是隐患制造者,也是事故受害者。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人身和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分析

3.1组成要素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由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和中介组织组成,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承担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这一体系中,安全监督机构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者,它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安全生产行为。建设单位是次高层的管理者,他在受到安全监督机构监管,同时还可以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而监理单位是第三层次的管理者,他受到安全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的监管,同时还管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施工单位处在管理体系的最末端,是名副其实的被管理者。但是建设项目能否确保施工安全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

3.2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由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四个基本面组成。从纵向来看,主要是依靠上级机关对下级部门业务考核,新标准、规范的宣贯以及执法能力培训等实现监督管理;同时下级机关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使上级能够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横向来看,主要是依靠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主体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且引进社会力量,调动群众和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和举报建设工程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施工企业内部要加强自控,扎实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

3.3管理职能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相关要求,依靠国家赋予的权利,强制纠正工程建设过程中危害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行为,监督安全防护用具和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力促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定义的描述,决定了其职能主要有:

其一、预防职能。在项目建设实践中,各项目均有较大差异性,把握好项目特质,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别、分析和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因素,降低风险级别,提前编制应急预案,防止事态扩大,确保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其二、补救职能。一是发现并及时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发现并制止从业人员的“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二是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采取合理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消除社会影响。

其三、评价职能。通过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如脚手管、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大型起重设备(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施工机具(搅拌机、电焊机、对焊机、弯曲机等)、临时用电(TN-S系统)和安全资料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价。

其四、信息职能。搜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信息,畅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对立,减轻监管的盲目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动性。

3.4管理内容

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是以工程实体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安全监督、施工中的安全监督和竣工后的安全监督三个方面,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开工前安全监督机构要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审,其内容如下:审查建设单位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列支情况、达到施工队进场条件;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施工许可证颁发机关对审查的结果有异议,可以对现场进行复查。

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督管理是整个安全监督最重要的环节。施工过程动态性使得安全隐患也呈现动态性,建筑工人物化的劳动变成了工程实体,该过程的安全监督仅仅依靠安全监督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该阶段的安全监督需要把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纳入监管的全过程,使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竣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是针对装修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主要内容是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外挂吊篮的管理以及各工种交叉作业等。

参考文献:

[1]申玲.孙其珩. 基于博弈关系的建筑安全投入监管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侯长青.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

[3]贺农农.西安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

上一篇:火电厂凝结水泵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