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才能懂得享受教学的

时间:2022-08-25 06:49:55

读懂学生,才能懂得享受教学的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马上要走进了他们的班级,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他们还会那样的给我掌声吗?

2009年大年初六,我早早地起来,把房间客厅打扫停当,摆好水果糖块瓜子儿,等待着这班学生们的到来。

九点半到了,门铃响了,学生们如约到来了。今天能来看我,是我们放假前的约定,如要违约那我们就会“断交”了。房门一开,好大的一束鲜花和听不清的“老师过年好”一下涌了过来,霎那间,二十平米的客厅被学生们侵占的没有一块空地。于是,我又分散地把一部分孩子叫到卧室,总算能有些空间了。嘴快的李玉第一个向我汇报了假期的活动安排,自夸地说:“已经背下了五百多单词了。”王倩说:“数学又找了上大学的哥哥给补的,有进步了。”.....一个个像百灵鸟一样的说着,好像生怕我不晓得他们在进步。那时我美的,只是傻傻地看着他们,品味着他们每一张稚嫩脸上的喜悦。我在努力地读懂他们。

这是一个让很多貌美老师头痛的班级,尤其是我这样的思品课,就更显得没有一点儿生机和活力。记得那是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懒洋洋,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窃窃私语着,疑似的目光等待着,一个矮个子其貌不扬的小老头说些什么。这是一种无形的“叫板”,很多教师在这一回合就开始主动进攻,结果败下阵来,成为“不受欢迎的老师”。我慢慢地环视了一下所有的学生,毫无表情地注视着每一个私语的学生,等待着学生们,十秒,二十秒,三十秒,声音慢慢地静下来了。于是开始了我的第一个提问,“谁知道老师在等待什么?”

“等着我们静下来!”

“聪明,不完整!”

“等着我们向老师问好”

“聪明,只对了一部分!”“同学们说得都对,这些都是老师的期待,其实,我现在等待只有一个,那是你们给我的掌声。”

夹杂着一些唏嘘和笑声,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来了,我的心更明白了。我转过身子,在黑板上写上第一个课题“从掌声中说文明”。我首先从学生了解的NBA赛场和CBA赛场球迷的掌声看人需要文明,从日韩球迷在世界杯上走后无垃圾现象说民族需要文明,从古国的文明说到现在发展需要公民的文明,从学生对老师的渴望说文明,从每个学生的好恶说文明......最后讲我们的课堂要什么样的文明。那一段有激情的二十分钟的形如流水的“文明”演讲,让整个班级鸦雀无声。也就是从那第一节课开始,每节课结束前,我都“机选”一名学生评价一下本节课中的“文明”。文明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班级整体的。下课后又及时和学生们交流不同的看法,从学生的谈话中我能感受到,学生们对自己,对班级,对同学,对社会,对父母等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更能够想到该如何帮助他们来塑造自己今天和未来的人生里程碑。

有一名叫李玉的女同学,父母做生意,小学的时候在奶奶家,学习很好,老师总是表扬她。进入中学后不久,她就开始不爱学习,上课也不听课,班主任找到家长谈过几次,也不见成效,期中考试成已经下滑了。有过一段时间,还出现了一个更让家长和老师吃惊的事情,逃三天课了。于是家长担心,就和老师说:“关心只是要在学校,不出事就好。”要求的降低,她也就更散漫了。了解了这样的情况,我便主动地提问她,通过接触我判定她是一个有很好潜质的学生,但按现在这样发展就必然是一个“不好的孩子”。于是我抓住喜欢和我较真的特性,就经常和她探讨问题,我也有意败下阵来,鼓励她,要是管理好自己会是一个很有发展的学生。

慢慢地,她和我说起里心里话,我也开始真正地阅读她的想法。“老师实际我什么都能做好,就是不愿意做,听他们说话我就烦,就更不想学习了,看那些不学习的学生多自由啊!”“其实我也相信你能做好,但你必须证明给我,才能证明给你的家长和你周边的老师。”“老师那怎么证明?”“简单。”于是我们达成协议,用一个月的时间,她每天来和我谈话五分钟,能坚持下来,便证明她是一个“能做好的孩子。”一个月过去了,她真的坚持住了,就连周六周日也要用电话和我聊上一会儿。我们聊的话题很杂,从家庭父母到学校的老师,从男生女生到男人女人,从明星到俗人,从有钱人到穷人,从学习到工作,等等。渐渐我发现,她在课堂上学习了,等到期末考试,进入了班级的前五名,找回了它的真正状态,我很欣慰,她也很自豪。

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思品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轻松,有序的氛围,我不忍心呵斥他们,他们也不许哪位学生做不礼貌我的事情,走进课堂那是一种当老师的永远都要享受的。

教学活动是每一位教师职业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既完成着“传道授业”的职能要求,更是在向学生“身教”着一种对职业的情感态度。如果教师因为倦怠而漠视自己在教学活动上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激情和的知识传递,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保持,也就不能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体味生活的快乐。

我总要努力去读懂我的每一名学生,因为他们都一片自己的心天地;我总要感染我的每一名学生,因为他们波动的情感需要激励;我在享受我的每一名学生,因为那种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种美丽而超然的境地.。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九十中学)

责编/张 鹤

上一篇:读认并重 情境识字 下一篇:微笑镶嵌出来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