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德育资源的开发 和 利

时间:2022-10-11 10:47:01

小学一年级数学德育资源的开发 和 利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本应承载“教学”与“教育”的双重职责,既要教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往往是融合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落实的。而对于刚刚步入小学大门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主题图散发着浓浓的德育气息。我们细细分析那些主题图不难发现,这些主题图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材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载体,值得我们每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去挖掘。

1.“社会公德”的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的渗透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主要体现在热爱学校、尊师爱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勤俭节约、合理使用零用钱等方面。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第2页的“数一数”、第18页的“第几”、第42页的“6和7”、第84页的“11—20各数的认识”、第91页的“认识钟表”、第114页“我们的校园”等。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第1页的“上下”、第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第37页的“生活中的数”、第46页的“认识人民币”、第81页的“认识时间”等。

2.“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的形象,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无不渗透着环保的思想。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环境保护意识主要是培养小朋友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感情。如一年级上册第15页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7页的“做一做”、第51页练习七的“第13题”、第53页的“8和9”、第58页的“做一做”、第75页的“加减混合”等。一年级下册第20页的“做一做”、第43页练习八的“第3、4题”、第60页练习十的“第11题”等。其实,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很多例题、习题都以小动物、花草树木来配图,随时可以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3.“美的情操”的陶冶

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有很多方面。就一年级数学教材而言,数学的美是直观形象的,主要体现在简单几何图形的简洁整齐上面。教材通过对图形的拼组、分割及用简单图形作画等途径,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如一年级上册第32页的“认识物体和图形”等。一年级下册第27页的“图形的拼组”等。

4.“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主要体现在通过动手操作、组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等。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都是最基本的,能让一年级小朋友有所体会、感受就可以了。如一年级上册“数的分解组成及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来初步感知实践的重要性;在“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某些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如一年级下册“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上有许多事物是相对的,在“图形拼组”的教学中,领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二、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性和思想性是相互统一的,寓德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是完全可能的。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坚持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结合教材内容——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重点

我们应该明确,数学课中的德育是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教学,更不能喧宾夺主地外加许多德育素材,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因而,数学课中的德育内容因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决定。就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而言,我们可以结合一些主题图的讲解渗透德育。

案例(一) “8和9”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书上的这张画好看吗?请你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

生:图中画了很多树、花、草,还有蝴蝶等。

师:这些花草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花草会怎样呢?

生:那肯定会很难看,我们人肯定活不了,因为我听爸爸说过,世界上没有了花草树木,人就没有氧气可以吸了。

……

师:讲得太好了,花草树木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我们要像画中的小朋友一样,爱护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瞧,花坛旁边还竖着一块牌子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牌子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八个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躲藏在这些花草树木里面的几个数字。

【反思:教师寥寥数语,通过主题图揭示了花草树木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初步懂得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种子。】

2.注重直观形象——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

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入校门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还没有抽象概括的能力。如果简单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表扬,不但收不到效果,相反,会引起一年级小朋友的厌倦。一年级数学课中德育的渗透应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渗透才会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莫大的思想教育。

案例(二)“图形拼组”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做好的风车)这个风车漂亮吗?你们知道风车为什么这么漂亮吗?(学生一时语塞)让我们拆开来看一看吧。注意观察,它是有什么图形拼成的?

生:它是由4个三角形拼成的。

师:对。其实用数学图形拼出来的东西是很美的,你还能用我们认识的正方形、长方形、圆这些数学图形来拼出一些美丽的图画吗?

生:我用长方形和圆拼出了一辆小汽车;瞧,我拼得房子漂亮吗?它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成的;我用三角形和圆拼出了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用简单的数学图形拼出了漂亮的房子、可爱的小鸟……其实,数学图形还可以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拼出的美丽图案吧。

【反思:数学是美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案例中的教学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那就是要注重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注重直观形象要求教师多使用教具、挂图,要求学生多使用学具、实物,注重直观形象要求教师多演示,要求学生多动手操作。】

3.挖掘生活素材——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难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的许多材料都可以为数学教学所用。在选用这些材料时,要尽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是小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如互相帮助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用钱、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等事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案例(三) “1到10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1、2、3、4、5、6、7、8、9这些数字,小朋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生: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遥控板上见到过,这些数字是用来挑选电视节目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彩色电视机。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机了解很多事情,学到很多知识。

生:我家电脑的键盘上也有这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朋友可以用来打字,还可以用来计算。

师:真不错!电脑可是一种很先进的设备,它的用处大着呢。

生:我家的钟面上有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师:你真棒,知道了数字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

【反思:挖掘生活素材渗透,需要数学教师多观察生活,尤其要用数学的眼光、德育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德育问题。另外,要注意避免非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发生,要注意在选择生活化的数学素材时,不要选择一些“过去”的生活内容,不要选择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的生活内容。】

笔者认为,有效的德育教学,理应创设鲜活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性、道德潜质参与课堂学习,用“心”感悟,通过心灵的触动,来感知道德的力量。真正让数学教学达成“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有效协同,从而实现数学课程“促进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小学)

责编/董 璐

上一篇:垞电公司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语文课上的“捕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