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5 06:29:30

如何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从注重选择“好苗”;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四个方向来探讨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通过有效教学,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有效教学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有效教学 艺术修养

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音响艺术,是一门抽象性的表演艺术。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个声乐教师直接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既要掌握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必须遵循具有普遍性、一致性的客观规律。如何科学的进行声乐艺术教学是每一位声乐教师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在声乐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教学,总结出了以下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视选择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子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近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地进入校园,给声乐的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加强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支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曾说过:“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

教师不应只是掌握大量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针对每一位学生“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4.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所缺陷。

5.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各学科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各学科知识。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歌唱情感与表现力的培养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不具有像形状、色彩等的可视性特征,因此,它需要对审美知识进行不断的获取,对审美经验进行不断的积累,才能具备深刻的审美理解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歌时,首先应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针对不同的内容运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感表达等,给出相应的引导。歌曲中的一些力度、速度、强弱等记号都可以帮助理解和表达音乐形象。孩子们的歌声是纯真的,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同时,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更能立竿见影。让学生从小就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尤为关键。在教师帮助理解音乐语言的同时,视听的结合,如对美术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同时加强,可以促使儿童情感对音乐更快、更准确地产生共鸣。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要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涵、情感表达出来,使歌唱者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学生歌唱表现力的培养更为关键和重要,要求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感染自己、感染别人。

上一篇:混沌数字图像加密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简单艺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