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诗人谢冕:学会放下,别让怕死的心理影响松弛的状态

时间:2022-08-25 12:24:20

个性诗人谢冕:学会放下,别让怕死的心理影响松弛的状态

在北大的课堂上,把课上到忘情的只有两位,一位是钱理群,一位就是谢冕了。

坊间关于谢冕,有不少有趣的逸事传开来,比如,在惊涛拍岸的海边,他曾诗兴大发,忘情恣肆,险些被巨浪裹进海中;他愤然改变每天跑步晨炼的路线,只因沿途有一株他喜爱的大树无故被人移走;他好独自一人攀登泰山,登山途中,从不休息,也从来一言不发,这样的方式让他总能把呼哧带喘的年轻人甩在身后;旅行途中,只要他看上的奇石怪物,一律打包请回北京,而且必定隆重地放置于家中显要位置,家人、朋友最好不要评论它们的真伪贵贱。

谢冕低调,坚持自己的原则,也是名声在外。某杂志要开一个关于诗评的专栏,编辑约谢冕写篇小传,谢冕不乐意“出卖”自己,几次三番都没答应。入夜,北大大门已闭,心有不甘的编辑和杂志主编翻墙进入北大拜访,谢冕被二人诚意感动,勉为其难写了8000字。那之后,媒体鲜有关于谢冕生活的报道。

诸如此类的逸事,真真假假姑且不说,诗人清澈的内心和飞扬的个性由此可见。

怒陈养生怪现象――

别让怕死的心理影响你松弛的状态,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整天提心吊胆,患得患失,还长什么寿?

谢冕提起“养生”二字,不甚其烦,但又肯定人活99,必有经验可循。不耐烦,是因为,这一两年,每天打开电脑,要收一堆电子垃圾,不是养生66法,就是偏方99条等等等等,不少是老教授的弟子门生出于好心,发给老师的,可谢冕并不领情,根本不看,有了就删。甚至嗤之以鼻,“光吃绿豆,能治百病? 一天七颗花生一个核桃,就能长寿?红的绿的白的黑的,一锅端,就能青春不老?要是真这么碎碎叨叨地活着,人生还有什么美妙可言?我看是怕死的心理,主导着这个有些病态的社会,怕死的心理影响了人们松弛的状态,人的精神总是紧张,疑神疑鬼,患得患失,怎么可能长寿呢!”痛陈养生之乱像时,手足顿挫,谢冕表现得和传说中的八九不离,倒也十分可爱。

至于他自己的经验,他说倒是能拎出几条。对于从不吃药上医院、年近八旬、满面红光的谢冕来说,完全有资格说说经验。

人要服老,谢冕说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末,他第一次装修北大的房子,凡事亲历亲为,把自己的老胳膊腿儿还当小伙子的使唤,结果蹲在地上擦地半天,起身时就天旋地转,不能动了。

一开始以为是感冒,休息了两天,最后发现不管用,只好求医,核磁、CT都做了,综合判断就是脑供血不足。自那以后,时年58岁的谢冕把自己当老人看了,不高强度工作,不勉强负重,不剧烈活动。“三不”主张,透出了诗人气质外的清醒意识。

“人这一生,保持清醒很重要,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还不服老的人,是不清醒,想想,你的机器运行几十年了,该生锈就得生锈,该卡壳就得卡壳,承认自己的身体不如年轻人,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

但是,也完全不必因为一点毛病就怕死得要命,劳师动众、草木皆兵。谢冕说,他常回北大,碰到一些老同事,问他们最近干吗呢,总是两字――“取药”。谢冕说,自己自从20年前脑供血不足的原因上过医院外,后来就再也没去医院。不是讳疾忌医,而是查来查去,无非是那些三高之类的老年病。

“反正知道有这些问题,何必每年去医院让医生把你整得不高兴、瞎紧张呢,人啊,这辈子松弛一点不好吗?”

别人说谢冕是诗人气质,感性、充满激情,他笑笑,说他们只看到表面。真实的版本是,生活中的诗人非常理性、懂节制,比如,喜欢吃新疆胡杨穿起来的羊肉串,狠的时候,能吃一公斤,但是只有一次,痛快过后肠胃闹意见,谢冕就再也不敢造次了。和学生们高兴了,没大没小的时候,谢冕也愿意喝酒,白的黑的黄的,土的洋的,放在桌上,一起喝都没问题,但是感觉身体稍有不舒服,多喝一滴,他都说不。谢冕登云贵第一山梵净山,爬了两天,气喘吁吁,终于快到金顶了,因为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诗人气质再了得,也毅然放弃”。自控能力强,是谢冕骄傲的事。

谢冕有两种锻炼方式,而且坚持多年。一是冷水浴。他说这是个痛快事,但需要循序渐进。当初,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抗得住冷水。“”时下干校,大家睡的是通铺,谢冕爱干净,一天劳动下来,不洗澡很难受,于是,江西鲤鱼洲的冬天,零下几度,谢冕一咬牙一跺脚,拎起了一桶冷水,奇了,就这么浇下去,反而一会儿就有热的感受。

如今,每天冷水浴的习惯坚持了快30年。谢冕说他受益匪浅,至少几乎不感冒,即使感冒了,喝水、休息就能恢复。除了冷水浴,还有一点让谢冕出了点小名,那就是每天慢跑。住北大就围着北大跑,住郊外就在小区里跑,逛颐和园,就沿苏堤跑,住哪儿,他就跑在哪儿,甚至跑出了名儿。有一次,谢冕在颐和园慢跑,一个老汉拦住他,问:你不是每天在北大跑步那老头吗?谢冕笑笑:“正是。”

这些年,跑了多少里程不知道,费了二三十双鞋是数得过来的。条件好了,家里也有几百块钱的贵鞋,谢冕却依然钟情多年前6块钱一双的回力,“脚一蹬,进去了,多方便。现在买不到喽!”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老掉牙的,那就是心态要好。早年间,谢冕说自己是个暴脾气,横冲直撞的,现在不了,学会了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这一点还算认识得早,所以,他很骄傲,一生不树敌,甚至能化敌为友,是他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哀诉儿女亲情――

晚年丧子,是我人生最大的悲剧,但是人得学会放下。儿子最伟大的地方,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十年,把快乐留给了我和他妈妈,把悲伤留给了自己。

谢冕本不愿意提起儿子,诉说的欲望是不知不觉中浮现出来的。

儿子谢阅曾是北京某知名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知道自己患有脑瘤,而且几乎不治的时候,他正在法国进修,这个四十多岁,正值人生壮年的男人,选择了对父母保密,十年,直到生命即将终结。

谢冕说,儿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把快乐留给了爸爸妈妈,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每每想起儿子,谢冕都情不自禁提起笔来,几次决心写写儿子,总是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和儿子相处的所有细节都在,都在脑子里,可就是写不下去。

亏欠儿子,是谢冕心中最深的痛。儿子刚出生4个月,因为夫人研究生还在读,夫妻俩无奈下把儿子送回老家。4岁时,能把儿子接到身边了,谢冕却被下放到江西鲤鱼洲的干校,儿子继续吃苦,和父亲一起放牛,因为生得矮小,晒得黝黑,光着屁股,聪明可爱,被鲤鱼洲的老乡亲切地唤作“矮秆良种”。“鲤鱼洲的风大,高秆的水稻不好成活,于是引进矮秆的新的水稻品种,长势良好,老乡们都喜欢我儿子,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

儿子病重住院期间,父子俩还回忆起在鲤鱼洲干校的生活,自然也提起了矮秆良种,谢冕心中温暖,这些粗糙却带着温度的往事,儿子都还记得。

谢冕承认,他们一度也很绝望,夫妻俩从日本访问回来,准备全家团聚的时候,儿子的朋友来北大,将儿子病危的消息告诉了二老,夫人当时就痛哭得快要晕厥过去,那是一种天塌地陷的感觉。

如果倾家荡产能够救儿子,如果自己折寿能够救儿子,谢冕说他都愿意,可是,在生死无常面前,每个人都变得苍白无力。于是,谢冕只能强迫自己,要面对现实。

他和老伴每天早起,烧好饭菜,坐十几站公交车到地铁,换乘地铁后,再坐十几站公交车到儿子住的朝阳医院,陪儿子到下午三点,赶在下班高峰前回到北郊的家。谢冕说,儿子病危的2007年的那个冬天,再冷也冷不过他的心,好几次远远望着朝阳医院的大楼,非常伤感,但仍然紧紧抱着装着儿子饭菜的保温箱,作为父亲,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他说他要履行最后的职责。

“谢阅是个好人,生前做医生的时候,就曾拿出过一大笔钱帮助窘迫的病人。他最喜欢打高尔夫,经常带我去,刚开始是我陪他,后来,是他陪我,练习场一个筐50个球,我打两筐,而他后来虚弱得打十几个球都很吃力,却每天兴致勃勃地叫我一起去。那时,我还不知道儿子的病情,只是感觉他体力还不如我这个老人。儿子是有孝心的,他陪我,就是他的心意,哪怕他身体已经非常不济。”

儿子这种作为男人的承担,让谢冕深受感动,也开始审视自己,是否也应该像儿子那样,对自己的生活能独自担当。他要试试,没有儿子防老的情况下,他能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和老伴。于是,儿子住院期间,76岁的谢冕一力承担起重新装修北大房子的重任,自己找装修公司,自己谈合同,签协议,当监理,他说自己做到了,而且做得还不错。

快乐也好,痛苦也罢,幸福也好,不幸也罢,学会放下,就有新的开始,选择承担,就问心无愧。谢冕说,儿子隐瞒他十年,应该就是要告诉二老这个道理,他们感谢儿子。

如今,谢冕和夫人住在北京郊外一套200多平米的别墅里,简单吃住,简单社交,简单运动,除了偶尔想想儿子有些伤感外,他说,他们二老的生活非常平静、满足。这些,谢冕说,应该达到了儿子的期许。

谢冕逸事――

人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生命有无限可能性。

谢冕喜欢漂流,也漂过不少河流,漂流马洋溪对他来说是一个记录,印象也尤为深刻。因为那天天气恶劣,水流湍急,谢冕却连安全头盔都不戴,因为他觉得“戴那东西太难受了,一点都不自由”,如果不是有关方面坚持,谢冕预备连救生衣都不穿。这样的勇往直前,谢冕说,绝对不是为图刺激,而是为了彻底放松自我,试探生命的可能性。“一直就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不只漂流这样,对待很多事情,我都是这样,包括儿子去世后,我尝试过许多没有儿子帮助的事情,做得很好,事实证明,人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生命还是有无限可能。”谢冕如是说。

谢冕感悟

1.遇事做到有礼有节,事情就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2.慢跑和快走是最廉价和有效的锻炼方法,冷水浴锻炼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3.每一个阶段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然后拿出对应的方案。

4.人要服老,这是清醒的表现。

5.岁数大了,不要斗气,不要树敌,即使树敌了,也要化敌为友。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6.人要学会放下,学会独自承担命运的任何安排。

上一篇:旗袍与发型的搭配技巧 下一篇:巧心思打造活力出游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