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时间:2022-08-25 10:10:12

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摘要: 安全教育摆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内容、化学实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了阐述。

关键词: 安全教育 渗透

前些年发生在江西的六名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及屡见不鲜的矿难等事故让人们对安全教育愈加关注。安全教育关系到人的生命,创造和谐社会首先强调的就是人身的安全,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化学知识,渗透安全教育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的素材,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预防能力。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主题与安全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容,采撷生活中的化学实例,联系生活中的安全题,把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下列问题:①如果你家中使用煤球炉,说说看,应注意什么?②当煤气泄漏时,你在现场会怎么办?③有人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行了,你认为对吗?④浴室内直接装燃气热水器,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⑤如果发现家中有人煤气中毒,你会怎么办?问题刚提出,学生们立刻激烈地讨论起来,气氛很是热烈。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教师的补充,他们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最终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安全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开掘教材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也使其认识到安全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 结合化学实验,渗透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安全是化学实验的根本,安全实验的关键是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教师应该把实验课作为安全教育的主战场,利用每一次实验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实验能力。

2.1 教师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

现行教材中有少数实验因存在爆炸、腐蚀和试剂有毒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致使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畏惧感。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少渲染实验的危险性,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机会,进行安全教育。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必须作好周密的准备,对实验存在的危险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防,实验时规范操作,即使出现意外,也不要惊慌失措,应从容、冷静地处理。通过教师的示范减少了学生的恐惧心理,也让学生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改进实验,使之安全化、绿色化、微型化。例如,在学习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设计可燃性气体安全点燃的装置。学生们大胆设想,各抒己见,利用这些气体难溶于水的性质,设计出将这些气体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再导出点燃的实验方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增强,而且会获得一种更加安全的实验心理,有利于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2.2 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安全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暴露出的三种思想应引起教师的警惕,一是认为做实验比较放松而把实验看成一种休闲活动;二是认为不规范操作照样能得到预期的现象,又不是实验考试,无所谓;三是认为实验存在危险,就不动手,坐在旁边,做一个旁观者。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嘴吹灭酒精灯的有之,所倒的试剂过量导致反应液溢出的有之,试剂用完不及时归位就离开的有之,火柴用完随手乱扔有之,等等。所以在学生实验中提高安全、规范操作能力显得很重要。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应讲清楚实验药品的性质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出可能产生的危害,促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起来,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为了加深印象,可用计算机动画模拟化学实验中的违规操作,直观生动地呈现一些化学事故对人身或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反面来教育学生。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四处飞溅;点燃未验纯的氢气致使氢气发生器的爆炸;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向上,水倒流试管炸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错误操作的危害。当然在这反面教育之后,还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危险操作后的补救措施。如:酒精灯不慎碰倒后着火,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或细沙扑灭;皮肤上沾到酸碱液,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等。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还应加强监督指导,通过自己动手,学生能主动地去认识和理解各方面应注意到的安全问题,不仅了解到安全问题带来的后果,也知道怎样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形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科学的实验操作习惯,这样就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建构实验安全知识,及时消除自己原有对实验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误区,形成健全的实验安全观念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2.3 利用家庭实验,强化安全意识。

开展家庭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扩展和深化,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家庭实验一般是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现场没有教师指导,甚至没有家长帮助,因此,教师不能忽略家庭实验的安全教育问题,要提醒学生实验的过程、使用的器材要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避免用照明电接线供电,避免使用浓酸、浓碱等腐蚀性、毒性较大的药品,无家人在场避免使用明火,避免收集有毒气体,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和污染的情况下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的能力。

3 开展课外活动,渗透安全教育

为了扩大安全教育的范围,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以组织参观、社会调查和安全月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课前布置学生到加油站、仓库、图书馆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课后,我们又请来消防队的消防员,做了消防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火灾自救和防火、灭火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安全月里,学生们广泛收集生产、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写出科普小论文,也有学生用卡通画揭示安全的重要性,我精选了一些好的作品列入科普橱窗,并收入校园网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发放自制的安全手册,宣传安全常识。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都很兴奋,有一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明白了学习化学的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人人参与、共同保护我们平安家园的责任感。

上一篇:简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