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化历程看教师职业成长

时间:2022-08-25 09:09:19

从专业化历程看教师职业成长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考虑。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给予了空前的强烈的关注。

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学专业组织会议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被认为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的明确说明。在我国,颁布于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将教师列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也只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而发展却是绝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的重要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强调:“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

在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已越来越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的是学科型、知识型的教师,而新课程要求的是复合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真正把握教育的真谛,以学科为纽带,以知识为手段,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探索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自己的幸福理想。

然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与系统,其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法规政策、行政管理制度、考核评估体系以及同事群体氛围、家长的要求等等。因此,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和法规保障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当务之急。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着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按照这一要求,各级师资培养和培训机构首先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目标进行了调整,彻底改变了以往普遍存在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或以具体方法、技能传授为主的培训目标,致力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实际教育行为、能力的综合提高,其次,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得到了更新。亲身实践、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录像分析等新的参与式的培训方法正逐渐融入教师培养与培训过程。再次,教师在素质提高和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彰显。目前在师资培训中十分流行和有效的“反思模式”,正是意识到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促进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真正转变的重要意义,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审视和评价自己所作出的教育行为及其效果,通过反思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从而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在这一培训模式中,反思作为一种极好的培训手段,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教师分析自己实际的教育行为及其与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进而主动采取各种方法来加以弥补、调整和提高。

因此,教师教育并不只限于职前的师资培育阶段,教师教育的外延应一直延伸到教师专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师范教育只是为教师专业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基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历程至少应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即职前师范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

从理论上说,教师明显是专业人员,但在事实上,无论是在社会心理上还是在大众认知上,医生、律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却比教师更具有专业权威性,充其量,现阶段的教师也只能说是准专业人员。要真正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仍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

上一篇:例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