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时间:2022-08-25 09:01:14

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隶属于大学基础性课程,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经历的教育过程,有着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的特点,覆盖多个系别多个专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具体来讲,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进行探究:

1.有利于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革新

当前高校该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多数以灌输式教育的模式来开展,很少有此方面的教师积极尝试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由此使得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质量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教育部积极建立统一的学科教学大纲,并且实现全国教材统编,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去,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有效性得以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升。

2.有利于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学习概论课程的关键在于,通过对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了解,实现理论认知到理论认同的转变,进而积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以切实的发挥相关政治理论的效能。简单来讲,实现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促进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这对于脱离灌输教育模式困境,促进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积极将正确的政治理论运用到引导自身实践中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3.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通过对于当前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来看,缺勤率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不感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多数都是在做其他的事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的薄弱性等。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应该积极促进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善,使得大学生渐渐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由此实现实际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比如以播放历史性的纪录片,文献资料等方式,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加积极的融入课堂。

4.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该课程培养的是大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而政治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该课程教学方法变革的方式,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是很合理的。比如在开展大学生概论课程的时候,积极将其与高校的社团活动融合起来,实现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养老院实践活动中去,以做义工的方式实现政治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自然还得以不断提高,而这将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长期占据课程主导地位,教师确定课程内容,教师引导教学程序,教师确定教学评价规则,教师选择对应教学方法,这种被动的环境下,会使得大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消极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等待教师给与答案,难以积极发挥思维效能,由此使得实际的教学质量处于较低的状态。而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能够使得这样的局面被以改善,使得学生重新成为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且积极投身于相关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去。一旦学生意识到自身是课堂主导的话,就会积极去探究,去询问,去解答,而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大学生必修课程,其无论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还是在保证我国公民政治意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该学科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形成健全的教学管理和评测机制,建立健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实际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该课程教学有效性将得以保证。

作者:梁诗娅 梁静

上一篇:环境保护新技术分析 下一篇:大气环境监测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