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状态”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时间:2022-08-25 08:00:00

“游戏状态”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摘 要: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游戏中的状态,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并从体验过程中领悟哲理吸取营养的状态。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游戏状态”下的教学。设戏――教师精读生本,“游戏”的自然状态;入戏――师生智慧绽放,“游戏”的相融状态;出戏――师生和谐成长,“游戏”的顺势状态。

关键词:游戏;阅读;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写到: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让孩子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游戏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席勒:“游戏着的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游戏中的状态,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并从体验过程中领悟哲理吸取营养的状态。

于是乎,我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少年人,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人的精神的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这种启蒙犹如一束来自形而上的世界的光,照亮人的灵魂。而只有当他有了这种体验之后,他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和追求这些东西。这便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打下精神的底子”,亦是阅读之于人的最深层的意义所在。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语文阅读教学在“游戏状态”下进行会如何呢?阅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游戏中的状态,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的智慧的绽放,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成长。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有生命的涌动。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游戏状态”下的教学,它自然、自在、的活跃的生命成长的唯美境界。如何才能释放出阅读的“游戏状态”呢?

一、设戏――教师精读生本,“游戏”的自然状态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经验:和宝宝游戏要以宝宝为重心。宝宝是真正生活在现在的,如果父母硬要拉宝宝进入游戏,他感觉不舒服的,他就会本能地回避。因此,跟宝宝游戏是需要以宝宝为本的。同样,阅读教学也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设戏”必须关注学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有思想有能动性的固定年龄段的人。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永远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教师“设戏”也必须精读文本。课堂的呈现是教师与文本碰撞后智慧与情感的外显。只有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才能吃透文里文外的精彩,才能引导学生“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找文本语言所蕴含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才能出精出采,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师巧妙的“设戏”――以“生本”为出发点,才会有学生“入戏”之精妙。任何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有预设,有些教师不从文本学生出发,而只看教参,以致“设戏”不精妙。“设戏”必须精妙,而且要有“弹性”要“留白”。这样,就会进入“游戏阅读”的自然状态。

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的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设戏”要充分,要自然,做到“水到渠成”的游戏状态。

二、入戏――师生智慧绽放,“游戏”的相融状态

与孩子做游戏,父母要有足够的激情。即便小婴儿也有着十分敏锐的感受力,如果你想在游戏的时候应付他、敷衍他,他立刻就会对你的态度做出反应――大声地叫嚷,烦躁地打断游戏,提出一些特别的要求,变得很难缠等等。和宝宝一起游戏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多好的游戏也会失去本该有的味道。同时,有了激情,我们才会在跟宝宝游戏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丰富这些游戏的素材,探索出最适合宝宝的游戏方式,提升我们游戏的技巧,拓宽我们游戏的思路,让游戏变成发展宝宝各项能力最卓有成效的方式。

我们教师的语文教学就要有“入戏”的相融状态。在教《再塑生命》时,教师应情不自禁被海伦凯勒的兴奋、痛苦、挣扎等心境牵引;教《马说》教师应情不自禁有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慨牵引。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情不自禁”。这就是教师的激情,这激情会“燃烧”到学生,让学生身心投入,从而在阅读中有智慧火花的迸射。

三、出戏――师生和谐成长,“游戏”的顺势状态

自然的,顺势而为的游戏往往都是好游戏。有时,游戏会脱离了预设的目的,父母应该顺势而为。课堂教学也会出现这种状况。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偶然的、随机的因素,会出现干扰,呈现无序状态,但不把这些当作问题来看待,而是作为新的生长元,成为教学发展的关键点,导致教学从无序的波动走向动态的有序。教学是灵动的,教学虽然也有预先设计,但设计是具有弹性的,它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教学的设计会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师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在多向的互动中将不断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认识,并使它们成为下一个新问题、新认识的基础和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精彩生成,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语言即思想,思想愈自由,语言愈生动。孩子们的率性表达,折射出来的不正是他们作为生命主体的思想的驰骋和逍遥吗?我们发现,在“游戏状态”下阅读教学,有某种东西在活跃,那就是生命力的展示与释放。正是这种张扬主体个性和生命力的游戏精神,给孩子们带来了难忘的心灵舒展和精神愉悦,也使他们在课堂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深深的“思想印迹”。柏拉图早就表示:“人就像是上帝手中的玩具,而作为游戏之资,事实上正是人最可称道的品质。因此,跟现今流行的意见相反,每个人都要以此为职志,让最美丽的游戏成为生活的真正内涵。游戏、玩乐、文化-我们认定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事。”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游戏状态下的阅读教学,师生戏里戏外会欣喜若狂,见证着生命的成长,心灵的愉悦,语文课堂教学又何来的“愁”呢?

上一篇:浅谈西汉时期的“和亲”政策 下一篇:高中学生鉴赏作品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