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行业全国联动监督抽查质量分析

时间:2022-08-25 03:03:38

电线电缆行业全国联动监督抽查质量分析

摘要:电线电缆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主要通过电线电缆质量全国联动监督抽查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质量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相关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线电缆;质量分析;对策

一、行业概况

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内电线电缆产业规模迅和企业数量也逐年在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我国电线电缆获证企业已达5500余家。由于此类产品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使用者人身安全。国家对已经获得CCC产品认证或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将其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经过多年发展,生产企业虽然工艺上已较为成熟,但技术水平仍参差不齐,导致产品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

通过对近些年(2011年起)质监总局开展电线电缆全国联动抽查结果的分析,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1、电线电缆全国联动监督抽查情况

2011年全国联动监督抽查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03家企业进行抽查检验,统计共3803批次产品,合格产品3363批次,不合格产品440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4%。

其中,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护套失重、绝缘热延伸和绝缘收缩3个项目分别有121批次、47批次和62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72.0%、28.0%和36.9%;电力电缆绝缘厚度、护套厚度2个项目分别有25批次、39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11.1%、17.3%;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绝缘最薄处厚度项目有39批次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17.8%;电力电缆和电缆电线2种产品的导体电阻项目分别有12批次、21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5.3%、9.6%。

2012年全国联动监督抽查对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和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1255家企业生产的1762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合格产品1554批次,不合格产品208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2%。

本次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为护套失重、绝缘性能、结构尺寸、导体电阻等项目指标不合格。其中,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护套失重项目有44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55%;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性能项目有54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67.5%;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绝缘最薄处厚度项目有7批次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6.7%;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曲挠试验项目有25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24%;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热冲击试验项目有15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14.4%;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标识内容检查与产品表示方法检查项目分别有11批次、40批次产品不合格,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10.6%和38.5%。

2013年全国联动监督抽查对又对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山东、广东、新疆等11个省(自治区)取得上述产品CCC认证或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目前正在运行当中。

分析2011年和2012年联动抽查结果,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电缆的结构尺寸、导体电阻、绝缘或护套老化前后的抗张强度、曲挠、失重等特性。

2、具体分析不合格项目不合格原因

线电缆行业属于传统制造行业,产品质量主要决定于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生产工艺及原材料质量等方面,其中以原材料质量对产品质量影响最为主要。

(1)小截面绝缘厚度问题

PVC绝缘电力电缆与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具有相同的绝缘材料:聚氯乙烯绝缘,但材料型号和性能要求不同。由于有些企业技术人员对标准和产品要求认识不够,误认为等截面积的具有相同技术指标。其实两者电压等级不同,绝缘需承受的电压和绝缘厚度要求亦不同。

(2)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质量问题

交联绝缘质量问题影响到绝缘老化机械性能,同时还反映在绝缘热延伸和绝缘热收缩试验项目上。

电线电缆行业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不够,对交联生产工艺的掌握不够亦。如硅烷交联工艺中,绝缘挤出速度控制、冷却方式及冷却水的温度、煮水时间、交联剂量等交联工艺的控制,对产品交联程度和交联效果均有影响,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交联聚乙烯绝缘的热性能不过关。

生产企业从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生产过程中的抽样检验,到成品电缆的出厂检验,均可实现对绝缘材料的质量控制。而部分小型企业管理不严,质量控制意识薄弱,检测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在质量控制意识上的松懈,也是导致生产的低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质量不稳定的原因。

(3)XLPE绝缘电力电缆护套(ST2)失重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在标准理解上出现偏差,认为标准没有明确要求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产品必须用耐温90℃的PVC护套料(ST2),而采用相对便宜的70℃的PVC护套料,从而使得护套失重试验未通过。另一方面,企业在原材料进厂时,根据原材料供应商的型式试验报告而非进厂检验来验收,疏于质量控制,或供应商提供不同批次的原材料,企业未进行定期分批抽检。从而造成失重不合格。

三、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比较2011年、2012年两年的抽样合格率88.4%、88.2%,变化不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国家对这些重点产品进行持续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仍是有效督促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1、检测机构作为专业技术部门,相对生产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能力。检测机构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建立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难题。

2、国家强化检测机构质量监控的同时,还需要企业全面落实其产品质量主体的责任。

(1)要加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对生产工艺及原材料质量进行把关,原材料质量,如塑料粒子的质量基本决定了绝缘抗张强度、绝缘电阻及热失重等线缆产品多项关键性能指标。

(2)进行产品质量的硬件条件的改善,提升企业人员产品质量意识真正同步发展。

(3)严管和打击质量诚信低下的不良企业,以对企业的从严监督、科学监督和有效监督。进一步突出监督抽点,对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加大抽查频次和范围,坚决遏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典型违法行为,为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强化监督抽查后处理措施,对抽查不合格企业做到应曝光尽曝光、应整改尽整改、应吊(撤)证尽吊(撤)证,加大对质量违法的行政处罚,发挥市场的处罚功能,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以及社会舆论手段,形成对质量违法的震慑作用,让试图违法者明白生产不合格产品是得不偿失的,面临的将是严厉的处罚和市场的丢失。

(4)加大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自主创新和质量保障能力。

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终将推动电线电缆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行业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上一篇:广西岩溶旱区农业干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内筋嵌入式衬塑钢管安装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