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异想天开

时间:2022-08-25 01:24:04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把许多“异想天开”的事,变成或者将要变成现实。

提起生物固氮,人们就会想起大豆、苜蓿等豆科植物。它们根部寄生的根瘤菌,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转化成氨,为植物直接提供氮肥。实验证明,一般豆科作物中的氮素,约有三分之二是从空气中固定下来的。种植一亩苜蓿,获得的氮素相当于一百斤硫酸铵。那么,能不能让生物固氮更多地为人类造福呢?

让水稻、小麦自产氮肥

十多年前,科学工作者在沙漠地区,发现蒿属植物根系里有根瘤,接着,又发现美国西部地区的艾灌丛里有根瘤。于是,能不能让非豆科植物也产生固氮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至今,科学家们已发现有一百多种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巴西科学家多别雷内尔,在马唐属的牧草根系里,还发现一种螺旋菌,也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氮肥;后来在玉米根际也发现了这种细菌。美国生物化学家阿尔布雷希特,把这种细菌给玉米和一些牧草接种,然后进行播种,试验小区不施氮肥,只施磷、钾肥。通过测定,发现细菌的活性随玉米的生长不断加强,到抽花丝时达到最高值。实验证明,大多数接种的作物比未接种的产量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也需要大幅度增长,相应地要增产大量的化肥。据估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需要氮肥一亿六千万吨。靠人工生产氮肥显然不能满足需要了。如果能把豆科植物的固氮本领传给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让它们也能自己生产氮肥,不就能解决这个矛盾了吗?而且还避免了氮肥工厂对环境的污染。国内外的科学家,正在探索自产氮肥的水稻、小麦这个课题,使每棵庄稼都能办一个“小氮肥厂”。他们提出,用遗传工程的办法,把豆科植物根瘤菌的遗传基因,搬到水稻、小麦庄稼的遗传物质上。这项试验如果成功,成本只要用化学方法生产氮肥的二百分之一到二千分之一。现在已经能把根瘤菌中的固氮基因提取出来,转移到大肠杆菌里,使大肠杆菌也有了生产氮肥的本领,从而使这一科学设想有了良好的开端。

肠子能制造食物吗?

平常,我们吃了含蛋白的豆腐、鸡蛋、肉类等食物,经过胃、肠中酶的分解,变成氨基酸,供人体吸收。人们大胆设想,若把固氮基因转移到人体肠道细菌里,让肠道细菌固定氨态氮,制造出氨基酸、蛋白质,那人就可以少吃蛋白质而保持丰富的营养了。这个美妙的幻想一旦变成现实,价值可就大啦!

用遗传工程解决粮食问题,还有另外的方法,就是提高人类对纤维素食物利用的能力。大家知道,牛的瘤胃中有一种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叫做假单孢菌。弄清假单孢菌分解纤维素的基因特性,并把它转移到寄生在人体肠道的细菌中去,使之转化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就可提高人类从纤维素食物获得能量的能力。

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为人类制造更加丰富的食物,“异想天开”而又扎扎实实地辛勤探索吧!

上一篇:科学用眼 预防近视 下一篇:是形势“乱”了还是自己头脑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