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并非自为

时间:2022-09-16 11:23:46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实行洪宪帝制的历程,分析了促使袁世凯称帝的国际、国内、家庭原因及袁世凯自身愿望,认为袁世凯最终背离人民的举动是国际上列强们争夺在华利益的结果,也是袁世凯实现集权与其周围利益集团共同合作的结果,更是袁氏家族企图实现皇帝梦的最终决定,而不是袁世凯一人之力促成。

【关键词】 袁世凯;环境;称帝;原因

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以来褒贬不一,近年来则较为公允。很多学者认为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称帝这一行为,最终导致袁世凯脱离实际走向失败,不仅在当时深受诟病,在袁世凯的一生中也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是他生命终结的缘由。马勇学者在《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心路历程》中认为袁世凯之所以称帝在于袁世凯本身就是有限的者,袁世凯的思想深处有封建旧官僚的影子。张新吾在《我所知道的袁世凯及其称帝前后》中认为袁世凯之所以称帝是因为袁世凯本人思想陈旧及帝国主义的支持。本文认为袁世凯选择称帝是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周围利益集团促进和家庭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早期准备

袁世凯宣布洪宪帝制并不是突然的举动而是做过早期准备工作的。来新夏在《北洋军阀史》中关于早期准备帝制复辟的准备主要包括三点即:1、《中华民国约法》的公布与袁世凯集权。2、尊孔复古逆流的泛滥。3、军事力量的调配。在袁世凯忙于复辟的时间段内,各种鼓吹复辟的思想泛滥。借助孔子来宣传恢复旧制成为可以利用的工具。《中华民国约法》中公然规定:1、大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任也无限制。2、总统继任人,应由现任大总统推荐于选举会。3、凡属改选之年,参政院如“认为政治上有必要时”,得以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议决现任大总统留任。[1]

这个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后来被称为《袁记约法》,极力扩大总统权力。这种高度集权的手段,似乎真的将中华民国作为了袁家私产。对于继承权的修改也使得类似于袁克定类型的利益团体有了可乘之机。寄希望于继承皇位的“太子党”更愿意父亲可以登基称帝,满足自己的需求。袁世凯有过称帝野心的事实是无法消除的。

袁世凯本人在成为大总统之后,修改《约法》已经获得了跟君主类似的权利,他为何不顾众人反对坚持称帝呢?对其中的缘由我们做如下分析

二、国际环境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以来中国的国际环境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帝国主义的压迫仍然存在。一战爆发后,各国列强企图争夺各自的利益,在中国的表现就是赢得中国政府的支持。袁世凯本人一直被认为是亲英美的,在这种环境下,袁氏的行动受到英美等国家的干预。对于袁世凯来说,英美等国对自己的态度尤为重要。对于称帝的行动必须先与自己的靠山们达成一致。

“在袁世凯帝的制运动酝酿时,他所聘用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政治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亲信),都主张中国应当改共和为帝制,实行君主立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在实行任何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动时,总是要首先看看帝国主义的眼色。”[2]即使是看人脸色的行为,也得到了认可和默许。这种支持使得袁氏信心倍增。

日本帝国主义的深层目的是借袁氏之手,获得间接统治中国的权力。而复辟帝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他们始料不及,“偷鸡不成蚀把米”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傀儡。当然中国是跟大多数国家不同的,在君主立宪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假设其后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如意算盘不会打的太响。反帝斗争这一民族矛盾的压力,远远大过国家内部关于政权的争夺和统一。承认“二十一条”成为袁世凯与日本合作的砝码,既然同意“二十一条”,就可以得到日本的支持。所以该约定成型之后,袁氏想要称帝的欲望就更加的明显。

德国的默许也是袁世凯称帝的原因之一,由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摔伤借机去往德国治疗,以求与德国修好。而后在袁克定回国之后他告诉袁世凯,德皇威廉二世对袁世凯的赞赏之意并称“欧洲有威廉,亚洲有袁世凯”,在袁克定回国时给其赠送自行车等行为。无论是出于袁克定本人的编造还是事实本来如此,总之德国没有明确表示要反对袁氏称帝。

这些国家之中英国的表现最为令人琢磨不透和反复。李宗一的《袁世凯传》中提到,英国早在1912年就表示了对袁世凯的支持,并且对袁世凯的态度转变主要取决于袁氏对各省的控制程度,在于袁能否使各省承认前清时期与英国所定条约。英国想要利用袁世凯实现在华利益最大化,因此对于其称帝英国持观望态度。并且在帝制实行期间,英国早期持反对态度,因为当时英国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中国。帝制迅速发展起来之后英国又实行两面政策,既反对又支持。表面上反对,实则在背地支持袁世凯承认帝制,以期拉拢袁氏。在帝制走向末路的时候英国又落井下石转而反对帝制,帝制失败之后,英国撒手不管,留下袁世凯孤军奋战。英国之所以一直改变态度在于其处于对袁世凯拉拢的目的与日本竞争。这种做法是英国一贯的态度,关键取决于袁世凯与日本关系的变化,是英日争夺在华利益的主要形式之一。来新夏在《北洋军阀史》中指出英国对袁世凯称帝一直持支持态度“是其的积极支持者”,因此,可以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与否对袁世凯本人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三、国内环境

1、长子的蛊惑

在袁世凯称帝的道路上长子袁克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袁克定不惜伪造《顺天时报》迎合袁世凯的意愿。《顺天时报》是日本政府1901年在天津办的汉文报纸,一般代表日本政府讲话。为了使得袁世凯确信自己得到日本的支持,袁克定专门印制出假的《奉天时报》拥护袁世凯称帝。当时国内确实有一批投机分子想要通过袁氏称帝达到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袁氏称帝的动作,促使一批心怀不轨之徒,更加确信自己将有希望榨取更多的油水。袁克定就是最好的例子,老爹死后自己能够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和人生少有的成功,他是无比期待的。孰不知这一行为将老爹送上不归路,自己的太子梦泡沫也被打碎了。后来袁世凯发现自己受到了长子的欺骗,于是“‘皇帝’为之大怒,竟将‘太子’罚跪,用皮鞭抽打,并大骂其欺父误国”。[3]袁克定固然有自己的想法,也可恨,但是袁世凯把这个欺世盗名的大帽子扣在袁克定的头上也是欺骗舆论。袁氏自己是久经沙场的政客,他怎么会被蒙蔽如此之久,以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呢。实际上把责任推到儿子身上,当然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过。但是这件事情本身来说,袁世凯是愿意相信儿子的,他愿意被欺骗,也愿意在这些胡话里生存。其后他们的关系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袁克定蛊惑亲爹的罪责是肯定的。

2、追随者的野心

袁世凯周围的利益集团,迫切的想要通过袁世凯称帝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当时的‘六君子’不过是袁氏复辟帝制的吹鼓手而已。其中包括: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人。而以杨度为首又是最关键的人物之一。袁世凯离世前的遗言曾经说过“他害了我”,不少学者认为这里的“他”指杨度(也有人说是袁克定)但是杨度确实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杨度不仅与“六君子”于1915年8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杨为理事长。后又与梁士诒、张镇芳等7人合称“十三太保”,杨度则为“十三太保”中的首要人物,准备帝制所需的舆论支持。杨度本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且使袁相信,以及封建统治是对民众进行思想统一的必要。在思想上控制民众是最为可靠的武器,而当时的状态很适合,毕竟民主制度仅仅刚刚发芽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当时没有统一的思想,民众难以得到安定。杨度曾经写了《君宪旧国》袁世凯看后很是欣赏,认为杨乃时代逸才。可见杨度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的确摸准了袁世凯的心理。借助加强统治的东风可谓是再好不过借口,似乎以“天下为公”,不惜牺牲自己。杨度认为称帝并不是为了袁氏一族而是为了统一全国的意识形态,这样更显得“大公无私”。“六君子”上书请求袁世凯称帝,最终在“12月11日举行的‘国体投票’全票通过君主立宪”。[4]在称帝过程中的第二个人物就是梁士诒,梁的支持是袁世凯很大的动力来源。因为梁士诒在民国号称“财神”,是交通系的首领。开始梁士诒并不热衷于帝制,但后来出于对自身地位和未来命运的考量,他与交通系讨论之后答应支持帝制。梁士诒其人是政客他们有自己的算盘,无论袁世凯称帝与否,只要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就够了。而此时称帝抛来的橄榄枝远远多于反对称帝。梁士诒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来支持袁世凯称帝。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集权的需要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时时受到议会牵制。袁世凯的儿子袁克齐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认为,他父亲称帝的原因之一就是,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等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倒不如干脆称帝。并且袁世凯曾经说过“议员们又捣乱了,这样七嘴八舌,国家的事还怎么办?”[5]袁世凯本人认为,大总统的权力是不该被限制的。但是想要借助议会来与袁抗衡,保卫所谓的共和政体,袁世凯当然不愿意受到控制。称帝也使得袁世凯与矛盾最大化,是袁世凯本人想要获得高度集权并与斗争的结果。对于“议会制”下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自己常常权力受限,进而不得不发动一些事件(比如刺杀宋教仁)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用称帝来解决这些问题。柏杨曾经说过“权力改变人性,无限权力无限的改变人性”。在权力的诱惑下,人会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虽然在中华民国范围内,袁世凯得到认可是大总统。但是成为袁世凯施行政令或者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牵绊,这种时候只有解散议会转向称帝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掌握国家政权。

4、命运的安排

袁氏之所以急于称帝,其一是因为想要更迅速的光耀门楣。也是由于对自己家族男子摆脱不了活不过花甲的诅咒,进行的一项迷信活动,即所谓的通过登基来“冲喜”。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在《父亲袁世凯“称帝”的日子里》认为“我父亲是有迷信思想的。他既相信八字,也相信风水之说。有人给我父亲批过八字说他的命‘贵不可言’。”[6]并且袁静雪也承认关于自家祖坟,有算命的说过他们家里会出一代帝王。“他之所以以‘洪宪称帝’,未尝不是想借此来‘应天承运’吧。”袁世凯本人确实是迷信的,自身的惶恐使得他想要急切地称帝。其二,袁世凯的家庭成员对封建制度相当崇拜。虽然袁世凯编练新军接受过部分新的世界观影响。但是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情况下,新的思想并未成为主导,旧的思想仍然力量巨大。人们会很容易的回到以前的状态,接受旧的观念。在袁世凯的思想深处,封建的影子一直挥之不去。袁映雪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指出,由于父亲称帝准备,家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改变服饰,礼节,称谓等等。而家里因为这些繁文缛节还发生过一些矛盾,袁世凯的妻妾们由于争夺妃嫔称号,搞得鸡犬不宁。袁世凯的各房妻妾比较享受成为后妃的荣誉,甚至强迫自己儿女们不得离家,免得在争夺名位时失利。家庭成员大部分热衷于袁氏称帝。尤其是长子袁克定更是做起皇帝梦并且扬言,如果父亲立弟弟袁克文为太子他会杀掉弟弟。袁克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伪造新闻报纸,欺骗父亲,使他相信国内国际皆是支持称帝的。虽然家庭内部矛盾重重,但是每个人都翘首以待等着家里出个皇帝。家庭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环境,家庭的影响会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这种迫切的希望下,袁世凯自身也更加确信称帝的必要性。得到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最大的成功,而此时的袁氏一族正在悄悄的走在悬崖的边缘,只是大家盯着眼前的宝藏不忍心放手。袁世凯自知年过半百,天命不可违。为了保证自己权力的延续,在修改《约法》的情况下,进一步用称帝来固化袁氏家族的地位。

四、瓜熟蒂落,悍然称帝

综上所述,袁世凯称帝并非一己之力的结果。而是外因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袁世凯周围有一批利益集团,想要通过称帝来达到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比如帮助袁世凯称帝的“六君子”,或者其他的一些渴望恢复旧制的清朝遗老,他们是加速袁世凯走上称帝之路的助力者。袁世凯在充分准备之后登上皇帝宝座,1915年举行所谓“国民代表大会”实则为自导自演的闹剧,既要满足自己称帝的愿望但在形式上似乎得到了全体国民的认可。12月9日袁世凯下令设立登极大典筹备处;12月12日,正式申令承认帝制;12月31日宣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总统府称新华宫及颁布一系列封建王朝的礼节制度。

【注 释】

[1]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27.

[2]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M].人民出版社,2005.585.

[3] 吴长翼.八十三天皇帝梦[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83.

[4] 张壁耕 殷大伟.袁世凯称帝前后的政治舆论走向.人文论坛,

[5] 吴长翼.八十三天皇帝梦[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25.

[6] 袁静雪.在父亲袁世凯称帝的日子里[J].文史博览,2007.01.

【参考文献】

[1] 张新吾.我所知道的袁世凯及其称帝前后[J]文史精华 2001.10(徐存甫笔录此稿作于1965年).

[2] 王玉龙.助袁世凯称帝的――“六君子”[J]文史天地,2011.11.

[3] 李宗一.袁世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11.

[4] 中华民国史纪要(初稿).中华民国四年(一九一五).

[5] 唐德刚(美).袁氏当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9.

【作者简介】

李 馨,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15级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

上一篇: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 下一篇:北亚热带山毛榉家系早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