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和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25 01:19:59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和施工技术

摘 要:现代的建筑施工,不单单需要有个可靠的施工质量,还需要有一定的施工速度,这样就会造成裂缝问题。借助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施工出现裂缝,让建筑施工项目达到既定的施工质量要求。本文先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后浇

带的功能作用,然后从以下六个方面讲解了建筑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在现代的建筑施工项目里,施工人员经常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它属于防裂缝的施工措施。建筑工程里的钢筋混凝土,会在不同温度下产生不同的收缩膨胀,从而形成一些裂缝。为此,需要在施工规范下预留横梁部分、底板部分、墙体部分的施工裂缝,划分出不同的部分,根据物理方面的膨胀原理以及收缩原理,填充一定的混凝土,让这些结构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下面先讲一讲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1.1解决结构因温差形成的收缩裂缝建筑结构所处的环境温度是不断变化的,为此会引起结构的一定收缩膨胀。那些已经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当时是在温度低的时段进行施工时,在完成后随着季节转变,温度上升,混凝土的内部会出现温

度的应力,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向外释放的挤压力。若此力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度,出现混凝土裂缝也就在所难免了。在事前控制阶段,考虑“温度应力”这一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提前开展裂缝预留的工作,以便于在混凝土内部收缩、硬结后,执行浇筑后浇带的任务,进而实现整体性结构的构建目标。

1.2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建筑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解决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目前在不超过 22 层的高层建筑设计以及裙房结构设计、基础结构设计中虽然进行了,但需要知道建筑施工地基也有重力方面的沉降影响,为此还需要进行后浇带施工。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分隔开两个部分,借助于地基的沉降量来得出后浇带进行浇筑的时间。在后浇带施工设计前计算、核对整个裙房的结构,以及基础强度。在连接成整体时,计算出后期结构体因为沉降而形成的内部应力。这个过程里的施工顺序为:先进行建筑结构的主楼施工,然后进行裙房方面的施工,再进行后浇带方面的浇筑施工。

2建筑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2.1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保持建筑施工结构始终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但这并不是切割建筑施工结构整体为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对于不超过 22 层楼高的楼板以及基础,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被断开、切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结构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也符合了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标准要求。当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后浇带有很大的跨度时,对于受力的钢筋就需进行断开、切割处理,然后在后浇带以后的浇筑过程中进行焊接联接处理,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楼板由于两头过大受力而导致的结构下垂弯曲。此时,控制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不低于7m。在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设置方面,当施工图纸有留设时,就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施工。对于施工图纸构建的间距,不必需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

2.2选择合理的时间以及断面形式在断面形式的选择方面,需要设置成同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一样的断面形式,这样一来,就会避免受力太过集中造成的建筑结构变形,也防止了在浇筑后浇带后的直缝问题。在后浇带施工的时间选择方面,考虑到混凝土会在两个月里完成构建,对于广东没有超过22层的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以及基础来讲,需要在沉降工序完成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施工工序。裙楼以及没有超过22层的高层建筑会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裙楼施工总量明显小于没有超过22层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施工总量,这便会出现裙楼提前竣工,但22层以下的建筑主体施工尚未完成的情况。实际来讲,裙楼荷载形成沉降时间较早,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较晚,并且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产生沉降会大于裙楼荷载,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等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彻底地沉降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工序。

2.3选择合理的位置、材料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位置选择方面,需要选择混凝土构件接受外力最小的那一部分。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剪力墙施工,不会在中部位置处设置后浇带。要在大梁和模板上选择极佳方位,这样一来,就会防止因为剪力过大以及弯矩过大造成的构建压力。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清理干净裂缝,清理积水,保证后浇带的构件表面有超过24h的湿润度。

2.4预设模版与混凝土浇筑后浇带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开展预设模版工作。具体而言,需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里的要求严格进行。浇筑混凝土前,需要预设好钢丝网类型的模板,让钢丝网类型的模板能够有个统一的、均匀的钢丝网格,钢丝的粗细程度还要保持统一。预设模板的稳定程度、刚度情况、强度大小都需要有个良好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高层楼房主体结构以及裙楼连接的跨度太大,出现地下室梁所支撑的荷载远远超过了钢支撑所能够承受的荷载,造成钢支撑扣件的损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根据既定的施工方案来施工。后浇带浇筑工序里,需要控制好钢丝网模板在侧面受到的压力,让其受到的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进行后浇带的垂直浇筑工序时,需要充分地振捣混凝土,在这个振捣的过程里,需要防止振捣器发生过振的现象,造成模板内的钢丝网破裂、损坏。

2.5垂直施工缝的处理以及施工温度的控制在进行垂直施工缝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初凝时借助于压力水来冲洗,冲洗到混凝土出现骨料,然后再冲洗干净钢丝网。要想在最合适的时间进行浇筑后混凝土的冲洗工作,就需要在施工设计时,专门安排相应的时间、指定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再检查完毕后需要专门检查人员的亲笔签字确认,才能施工,同时就提高了专门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在后浇带温度设置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浇筑工序,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新老部分能够较好地进行结合。根据资料数据显示,最合适的施工温度为10℃,这也是热力理论学科里物体膨胀与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

2.6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保护方面施工技术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在缝隙处一定要避免水或杂质在上面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意义上讲,后浇带缝的两侧或者两端会采用设定挡水砖或者在其内壁上用防水砂浆涂抹的方式实现防护的目标,以此做好养护工作。例如,某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做法示意图:

当处理好后浇带出现裂隙后,就可以使用铁皮或木板在上部进行封盖作业,同时还要用砂浆在四周作为挡水带,可以作为临时栏杆使用,进而发挥栏杆的维护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在后浇带在施工途中污染钢筋,而且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垃圾堆积严重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工作环境,促进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总 结

在现代的建筑施工项目里,施工人员经常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借助于这种施工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建筑施工裂缝的出现,同时也为项目工程创造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有关全过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市化发展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