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革新趋势

时间:2022-08-25 01:04:49

幼儿园课程革新趋势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即幼儿园课程改革应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步。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石 ,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在考虑课程的儿童适应性的同时,也要强调课程的社会相关性。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学前课程内容不可能像学校课程内容那样有严密的学科逻辑体系, 学前教育也不可能像学校教育那样“急切”、“高位”地回应社会需求。它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素质基础,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发展。社会对幼儿的要求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呼应,并与对学龄儿童的要求区别开来。从这一意义出发,学前课程应尽可能的同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应促使儿童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儿童对社会的关爱。

2.顺应综合化发展的时代主流 ,课程的理论研究走向多学科的整合。现代课程论强调整合的原则,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将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整合,这为我们进行学前课程的综合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学前课程以促进儿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综合课程正是实现这一结合的有效途径。这种综合,就是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整合的过程。

3.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课程计划与实施中注意发挥儿童、家长及社区的积极参与作用。学前课程应注重吸收儿童和社区积极参与课程计划及方案的制订,特别是发挥儿童的主体参与作用。由于参与的每个儿童可能处在不同的需要层次,他们的能力和兴趣也不一样,因此不能强求课程的一致性,即学前课程应该是个性化的。在课程的实施上,要求积极推进小组学习,组织幼儿互相学习,提倡师幼及同伴之间的合作,努力为儿童提供多种接触教师的机会,包括家长和社会人士。实际上,学前课程论打破了传统学前教育的局限,体现了大教育的观念。

二、从传统的教师转型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师

1.引导型教师。 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支持者,幼儿教师是鼓励儿童“士气 ”、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有力援助的“后盾”。 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这两个领域应该得到同等的发展。对于成人来说, 要发展自己的弱势领域尚且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并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作为认识世界的支持者,幼儿教师必须要积极鼓励并支持儿童克服重重困难, 帮助儿童将优势智力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 同时在儿童完成了需要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并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的任务后,幼儿教师要及时肯定、赞扬儿童,并在适应的时机提出需要儿童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从而巩固儿童取得的成绩,并促进儿童持续向前发展。

2.创造型教师。 首先树立创造是幼儿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 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当作是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儿童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发展,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和学习。第三,幼儿教师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儿童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激发儿童创造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儿童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型教师。 多年以来,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教育学教材里的教育原则,但这也一直是我们追求却没有达到的教育思想。在班级授课制是唯一一种教育形式的工业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幼儿教师使用一本教材只能面对班级中发展水平适中的某一类儿童,对其他的儿童只能是降低发展要求或者追赶学习进度。信息社会的个性化教育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不同的个性特点、认知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等进行“对症下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与最优化的发展。幼儿教师还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自由探索、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儿童结合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利用幼儿教师所提供的丰富多彩、具有一定刺激与挑战性的环境进行自发、自主的学习。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 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更应该在充分认识、全面把握信息时代教育具有的新特色的同时,把握新时代的机遇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美国幼师培育的启发 下一篇:超前学前教育的抵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