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区移民和平陆县城迁建工作

时间:2022-08-24 11:41:58

三门峡水库区移民和平陆县城迁建工作

根据黄委"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议定书"的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正式开工,1958年11月截流,1960年9月开始拦洪、蓄水、发电。为此涉及到山西平陆县三门峡水库区的移民和县城迁建的任务。根据山西省晋南专署的指示精神,我县于1956年3月成立了"平陆县三门峡水库建设清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郭逢恒(县长),副主任委员:杨熙瑞(副县长),委员由县直各部局负责人担任。如有农工部、财贸部、宣传部、县妇联、县团委、民政局、财政局、粮食局、商业局、农建局、卫生局、公安局、银行等。

下设"平陆县三门峡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主任粟杰,副主任解增福。

各有关乡镇也相继成立1-3人的专管移民安置的机构。

水库区淹没移民迁建工作

(一)在335米高程线以下,全县共迁出行政村42个,县城一座,4329户,22220人,共拆除房屋12784间,毁坏窑洞10295孔,淹没耕地66000亩(包括竹园、果园、柿园、杏园、菜园、木材林等)。淹没机电站16处,渡口9处,淹没沿河公路130公里,塌岸长39公里,由于受高水位浸淘高崖坍塌的威胁,335米高程尚有1940户,5381人自行搬迁。

(二)水库淹没损失范围和村庄

333.6米高程线以下有:张峪、沙口、窑头、北村、梁滩、何滩、花园、小涧北、太阳渡、后湾、葛赵、西延、梭里、茅津、薛家庄、油坊、土台、庙前,马沙涧、王沙涧、枣沟、东坡、西湾、东湾、盘南、蒿店、令狐三、张三沱,城关镇、后崖、范滩。

333.6米高程线以上有:薛家滩、浑里涧底、仝家潭、涧东、崔家坡、车村、下伞、黄堆、辛庄、马沱、高家滩。

335米高程线以上有:疙瘩、下勿、东延、北岭、毛家湾、寨头。

原平陆县城淹没迁建工作

(一)原县城位于平陆县中心地段,北靠五龙山,西靠金鸡堡,东临三湾大平肥田,南边是黄河太阳渡口,与河南陕州县城隔河相望,由令狐三村、小涧北、大涧北、仝家潭、太阳渡等村环抱。城内共有620户,3016人,房屋3804间(孔),有耕地4885亩(包括经济林),由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一体。

农业户占总户数73.1%,工商业户占总户数13.4%,其它占总户数13.5%。农业人口占总人数58.9%,工商业人口占总人数7.8%,其它人口占总人数的33.3%,城内除党政群团机关和学校外,还有卫生院、邮电局、诊疗所、文化馆、图书馆、戏院各一个,国营商业及合作经济单位24个。

(二)关于平陆县城迁建地址的确定问题

第一次研究新县城地址,时间是1957年10月9日,在山西省三门峡水库办公室,由副省长张天乙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平陆县县长郭逢恒,省财政厅副厅长刘庆五,商业厅副厅长史茂材,省建设厅处长段成文,省教育厅处长林再然,省三门峡水库办公室主任董富彦,以及省工业厅、粮食厅、文化局、邮电局、农建厅、卫生厅、民政厅、手工业社、供销社等单位的负责同志。

当时决定,黄河三门峡水库预计1960年开始拦洪蓄水,原县城位置很低(海拔333.6米),水库拦洪蓄水开始即被淹没,所以要求我县城必须在1958-1959年开始筹建工作,在1960年必须拆迁结束。

新县城确定在张店镇至前后滩之间,地段平坦宽阔,又位居运(运城)茅(茅津)公路线上,交通便利。当时确定由省建设厅、省三门峡水库办公室协同平陆县人民委员会规划、设计迁建工作。

平陆县从党政群团、商业、文教、工业、供销社等部门抽调精锐干部十余人组成新县城筹建委员会,副县长李安民为主任,供销社副主任荆荣喜为副主任,领导新县城迁建工作。

第二次确定新县城变更地址,时间大约在1958年5、6月份,经省人民政府会议研究,更改了新县城地址,决定在圣人涧村至东韩窑村之间,地势平坦又较宽阔,海拔为386-397米之地段建新县城。该地址北接部官垣,南五公里便是茅津渡口,隔河与三门峡市相对,是运茅公路和风(风陵渡)南(南沟)公路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畅通,城周有圣人涧村、寨头、新湖、王崖、辛下、东韩窑、南坡等村环抱。这就是现在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新县城。

(三)新县城建设投资问题

县城迁建当时正在时期,本着增产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的精神,我县在资金筹集上采取的办法是利用旧料,国家补助些(共计206000元),其余部分由各单位自筹。

(原载《平陆文史资料29期》)

(责编 东曙)

(题图为三门峡全景)

上一篇:川军东回阻击战 下一篇:最先到达美洲的襄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