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时间:2022-08-24 10:31:56

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内容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从而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对此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材 课程意识 文本解读 诗歌鉴赏

新课标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从而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将对这些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克服的对策,以此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滥用课件,课堂成了电影院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之不足。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却完全依赖这种新型的手段,整节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全是在屏幕上不停地切换,有时放放短片,有时听听音乐,把课堂当成了电影院。还有些老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甚至连必要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行。因此,这种放电影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会发挥应有的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俏。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里面的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提倡多媒体为辅,传统教学手段为主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教学的一些优势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更好是应该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灵活多变,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要一味依赖多媒体机械复制,批量生产。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二.华而不实,多媒体成了全能选手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成了万能选手。在一些公开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奇怪现象,就是有些老师往往是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的讲解、讨论,到朗读、练习甚至是作业的布置,都是由多媒体完成。从而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成不了课堂的主角,只能是以一种“看客”或“观众”身份被动地接受,更不要说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作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最终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不敢、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即便是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久而久之,他们便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就会慢慢养成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意识。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精心制作课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课件,使所有的课件都能具备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的特点,并适合辅助课堂教学,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且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

要知道,学生能力、习惯的培养,乃至品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耐于课堂教学。因此,多媒体就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喧宾夺主,教师成了解说员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有的人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结果让教师成了放映员、或者是解说员,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和看客。

我们应该懂得,教师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多媒体的束缚,更多的应该是发挥自己的知识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教学也会随之丰富多彩。那种机械的解说,那种沉闷的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哪里谈得上兴趣和愉悦。

多媒体教学往往能提高兴趣,开阔视野,但是,教学到底是教学,教学不是观摩。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用心仔细地感受、揣摩,才能使学生透现象看本质,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发散思维,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都昌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阅读文言文时应注意称谓 下一篇:金光大道的金色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