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意象在安徒生童话中的文学特质

时间:2022-08-19 01:27:37

鸟意象在安徒生童话中的文学特质

内容摘要:阅读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会发现不少作品中出现“鸟”意象。在童话中它们被赋予了超乎人类的能力,同时它们的性情又类似或超越了我们熟悉的人类的性情。它们具备耐人寻味的文学特质。

关键词:鸟意象 安徒生童话 人性追求 神性 智性 诗性载体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鸟常常充当信息载体和媒介的角色,那么,在19世纪欧洲文人的笔下,“鸟”意象又呈现怎样的文学特质呢?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鸟”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安徒生作品增添了许多情趣和诗意。

《拇指姑娘》、《幸运的套鞋》、《野天鹅》、《夜莺》、《丑小鸭》、《鹳雀》等文本中描绘了一系列各有特色的鸟形象。

一.鸟的形象特质,体现作家对美好人性(圣洁灵魂)的追求

《夜莺》里的鸟,可谓是安徒生集中精力塑造的理想人性代表。虽然从外表上看,它只是一只小小的灰色的鸟儿,可是它唱出的歌却是那么自然、优美、触动人心。它的品行更是圣洁,它真挚、善良、淳朴,心中没有等级观念,愿意为任何身份的人歌唱,它犹如精神的指路明灯,和贵族们的愚蠢、阿谀、薄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好的人性(圣洁的灵魂)在物欲中何时迷失了?安徒生借童话告诉我们,只有让迷路的美好人性重新回归,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安徒生曾经爱过一位瑞典女歌手珍妮・林德,她不仅歌喉极为优美,而且心地善良,对待艺术和观众非常虔诚和尊重。他在自传的表述中,始终尊重和喜爱这个德艺双馨的歌唱家。有人说这篇童话里的夜莺正是珍妮的象征,这是对爱人的怀念。也有人说这里的夜莺是作者自况,因为作者就像那只小小的灰色鸟儿,历经了各种不公待遇和评价,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悲凉。不管是哪种说法,夜莺所代表的美好是一致的,夜莺所代表的精神的攀升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丑小鸭》中的主角,虽然外形在鸭群和其他动物眼中丑陋怪异并因此受尽苦难,可它的内心是如此温顺、谦恭,对未来抱以坚定的渴望,蜕变为天鹅后也没有仇恨这个环境,它还是保持美好本色。这样的形象难道不是仿佛作者在提醒世人什么是美好的灵魂,慰藉暂时不得志的人们(也包括作家自己)吗?

这两个在世俗眼中外形不起眼的甚至丑陋的鸟类,一个能够唱出天籁之音,一个是高贵美丽的天鹅,它们的故事也告诉读者,圣洁的灵魂往往藏在底层的平凡的受尽磨难的生命里。

俄罗斯作家、文艺评论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曾经这样评价安徒生:充满灵感的即兴诗人和善于捕捉人类灵魂――包括儿童和成人灵魂的人。安徒生笔下的鸟也具备触动读者灵魂的作用。

二.鸟与人的各种关系,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际关系的期待

在他的童话中,鸟儿不是真实自然中的禽类,他们可以说话,可以沟通,在和人的交流中,他们不比人缺少爱的感情,能与人类互爱互助,《拇指姑娘》里受伤的小燕子就是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朋友,他带着拇指姑娘脱离黑暗的洞穴生活,摆脱和讨厌鼹鼠的婚事,飞向温暖明媚的地方,获得了小王子美好的爱情。

《夜莺》里那只救中国皇帝于病榻上的鸟儿,之前感动于皇帝听歌时的眼泪,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惺惺相惜的情感,所以在别人都无能为力时,以他的歌声驱赶走死神,这种信任、扶持、挽救,才是人和人之间超乎一切权力、金钱的最珍贵的情感。

安徒生从默默无闻到蜚声文坛,除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天资之外,还少不了许多人的无私关注和提携。在《安徒生自传》中,他记录了自己在旅欧期间和许多敬重的人士、家庭甚至是宫廷王公之间的交往,从中收获了极大的幸福感和认同感。他曾这样表达对一位尊贵的夫人深深的感激:“她(赖索伊夫人)使我的眼睛越来越多地关注蕴藏在大自然中的诗意,关注蕴藏在生活中的细节,所谓小事中的诗意。若是我写的什么东西里有某种女性的温柔和纯洁,她就是使我获得那样成就的人之一。”①

《野天鹅》中,小妹妹和变成野天鹅的哥哥们更是心灵相融,心心相印,彼此充满了奉献、关爱的浓厚兄妹情,人和鸟之间没有任何隔阂。

鸟与人的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情感理想秩序的期待。

三.“鸟”意象是神性、智性、诗性的载体

1.“鸟”意象体现了安徒生的宗教情结

安徒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认为世间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而上帝的安排永远正确。 他认为,人的一生再不幸悲惨,都不要去怀疑上帝的意志,上帝会善待他的每一个子民,即使现在受苦,将来甚至死后都会幸福。假如丑小鸭不是天鹅,悲惨的度过了一生,那么可以想象,安徒生也会给它安排一个“飞向天国”的结局。在童话中,丑小鸭对迫害和讥笑过它的人采取了宽恕的态度。它一如既往保持着谦恭温良的态度,正如文中所写“一点儿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里正充满了基督的博爱思想,放射出神性的光辉。

同样,在野天鹅的身上,在鹳雀的身上,也充满了这种顺从命运,忍耐谦逊,在苦难中寻求救赎,在坎坷中默默等待和坚守圣洁品性的基督徒般的神性光辉。

2.“鸟”意象承载洞察、理解人生世相的智慧

安徒生用他的一切情感和思想来写童话,他相信“大人可以领略那里面的深意”。

童话中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往往通过鸟儿的才能、对世事的判断和处理体现出来,安徒生笔下的夜莺所具有的悲悯情怀,小书记员变化为鸟后对生命自由更深的体会,丑小鸭对讥笑者的饶恕,鹳雀的忍耐,说的那些话何尝不是世事洞明之后的彻悟和与生活的和解呢?鸟儿在这里只是一个借用的躯壳,实际上就是智者的化身,促使我们去思考,获得启迪。

3.“鸟”意象覆上了诗意的外衣

安徒生不仅是个童话作家,也是个诗人,旅行家。他有着一双能从日常所见的普通事物、情境中生发幻想、提炼出诗意的睿智的眼睛,他笔下的“鸟”意象,往往具备灵魂的诗意美,夜莺驱赶死神的那段描写,充满了诗意美,“它歌唱那安静的教堂墓地――那儿生长着白色的玫瑰花,那儿接骨木树发出甜蜜的香气,那儿新草染上了未亡人的眼泪。死神这时就眷恋地思念起自己的花园来。于是他就变成了一股寒冷的白雾,在窗口消逝了。”②这段描写没有刀光剑影,却充满了静谧的诗意。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夜莺的精神意志融化在歌声中,正因为此死神退却了。

安徒生还为这些鸟儿设置诗意的结局。

夜莺谢绝皇帝的挽留,飞走了;小燕子看到拇指姑娘得到了幸福,也飞走了。《野天鹅》的结局是柴火堆上的木头都生根生叶,玫瑰怒放,芬芳四溢,一朵星星般的鲜花被国王摘下来送给他们的小妹妹,小妹妹苏醒了。《鹳雀》里所有的鹳雀都以那个有礼貌有爱心的孩子彼得的名字为自己命名。结局让读者陶醉在童话美丽氛围中。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鸟的意象,承载了一个童话作家、一个诗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穷苦底层人的歌者、一个思想家、一个追梦人的情感和理想,染上了他们的生命气息,既是现实,也是幻想,既是写实,也是诗意。借助它们,作者完成了生命疑惑的自我问答。

注 释

①(丹麦)安徒生:《安徒生自传》81页

[M]林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版.

②杨九俊、汪政等主编:《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130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揭爱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安徒生之人本与文本的双向同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

2.郑丽萍:隐喻与象征――安徒生童话中“树”的意象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7月第4期.

3.《安徒生童话精选》[M]杨武能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上一篇:热爱动物的小男孩 下一篇:阅读文言文时应注意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