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缺陷及对策浅析

时间:2022-08-24 10:08:35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缺陷及对策浅析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已应用于事业单位,对其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出发,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 对策

1.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利用预算对企业的财务等资源进行分配、考核、监督、控制,以便组织协调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先进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早在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就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之后诸多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极大地推进了预算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全面预算管理成功地运用到了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

2.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特点

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但是通过预算的手段筹措资金,按照计划合理的利用资金,一方面可以满足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优化配置、节约成本,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由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它没有企业那样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因此,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内容相对简单,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经营业务的需要,全面预算管理只需进行费用预算及现金预算等内容。二是全面预算管理虽具有实践基础,但实施难度仍然较大[1]。一方面,事业单位账务系统较简单,因此想要获得对全面预算管理有用的资料、数据信息都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不论是在目标、管理体系还是职能部门等方面都与企业不尽相同,所以,虽然全面预算管理已成功的运用与企业中,但是要想在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并产生积极的效果,过程依然艰辛。

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预算意识缺乏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局性的管理体系,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养尊处优,不少单位领导将预算管理与经营计划相混淆,对预算的的整个流程体系缺乏系统的了解,严重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许多工作人员更是误认为预算就是响应国家反腐倡廉、厉行节俭的政策号召,是控制资金的一种手段,目的就是缩减开支。因此思想上抵触情绪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消极应付,未能使其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2]。

3.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力度差

首先,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缺少调研和论证,往往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不得已为之[3]。不仅预算的编制时间匆忙、内容缺乏基础数据,而且编制方法也简单粗放。许多事业单位还采用着固定预算或“上年基数+本期调整”的老办法,现代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等虽已提倡多时,但仍执行不力[4]。认为编制预算只是上级领导的事情,领导编制好了,下级照着执行就可以了,上下级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使得预算的编制与实际情况严重背离。在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标准,而忽视本期的实际需要,因此导致上期有的而本期不需要的项目仍然沿用,而本期需要的而上期没有的项目则会因缺乏先例而不敢增设。其次,预算的执行力度差,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忽视预算的权威性,预算的调整随意、频繁。

3.3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员工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

我们应当充分的意识到,预算的执行力不强,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所谓无本可循。更重要的是有些事业单位虽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但却没有因此受益,社会职能没有履行好,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这是因为考核监督意识薄弱,在年度终了或是项目结束后,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的思考与总结;同时,也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将预算的执行效果与部门及员工的绩效挂钩,使单位内各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都难以得到调动。

4.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对策建议

4.1增强理念,科学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规划的统筹安排,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对单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首先,从高层领导到最基层的员工都必须明白,全面预算管理是有利于单位乃至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好事。它不仅应得到领导的重视,更需要每一位员工的热情参与,人人都是其顺利实施的奠基石。其次,事业单位应首先组织财务人员学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内容体系,深入领会其内涵、实施意义、原则、编制方法,同时加强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将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深入到单位经营活动的始终。

4.2合理编制,严格执行

其一,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应采用“双上下”的方法。先由高层领导提出总体预算项目,下发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根据总预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改,然后上下综合协调、平衡沟通后制定出总预算,最后经预算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决议。其二,应将现代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等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去。零基预算摒弃了过去预算中不合理的因素,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大大提高了预算的效率。其三,重大突发事件时应保持预算的灵活性,特事特办,除此之外,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4.3强化监控,完善考评

预算的编制仅仅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为了使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考评,甚至还应当引入激励机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的执行效果列入到各部门、各人员的年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去[6],使其实施情况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已在事业单位中稳步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更能促进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应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使其真正成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钱晓艳.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企业管理,2009(8):46.

[2]张楠.关于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8(60):70-71.

[3]蒋东权.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管理视野,2012(7):161-162.

[4]丁靖琼.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缺陷和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2012.

[5]王延国.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10(11):47-50.

[6]雷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分析[J].财经界,2009(12):85-86.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JM9012;西安市会计学会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1。

作者简介:

聂玺,汉族,籍贯:北京密云,西安工程大学,学士学位(目前为在读研究生),助理会计师;

王小朋,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目前为在读研究生);

徐雪珉,西交利物浦大学,目前为在校大学生。

上一篇:信息时代如何高效档案管理 下一篇:专项资金计划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