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思想如何在教学中渗透

时间:2022-08-24 09:01:26

数学模型思想如何在教学中渗透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建模思想是很枯燥无味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出现一些机械的程序式的模式,我进行了一些实验,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法,让学生能在更加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情与快乐;环境与平台;

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建立数学模型是把数学课本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联系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并且,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获得再创造数学的绝好机会。在建立模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数学与社会的自然联系,从而使学生从现实问题情景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这样,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才有了相应的环境与平台。

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从这样处理数学问题,请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如,在六年级课本中有这样的问题“牛50只,牛比羊少三分之一,问羊多少只?”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羊的三分之二是牛的只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讲授这一章时,我总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很快算出羊的只数呢?”同学们肯定说“想”,那么你能不能自己动手动脑想一想解这样问题的思路呢?提出问题以后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数学知识点来解决呢?大胆通过观察验证小组合作得到解决的方法吧!没想到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方法:一个学生把羊看作是单位“1”羊乘以三分之二等于50问题,用除法运算就可以解决。另一方法:设羊的只数为x,列方程得2/3x=50,解得x=75。还有胡兆伟同学通过画线段图居然转换单位“1”把问题看做牛是单位“1”通过线段图观察得出牛的3/2是50只,那么用乘法运算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三种建立模型的方法都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原来通过观察,验证到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不是那么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班的闫志浩同学本来是一名后进生,也通过观察画图得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看他犹豫不敢举手,让他大胆发言,居然让他得出第二种解题思路。同学们及时鼓掌表扬了他,没想到他激动的小脸通红,此后学习劲头特别足。原来学生体验到激情与快乐,就能更好地学习。

再例如:在复习这样的问题时“一场知识竞赛后所有学生平均分得了65分,男生的平均分是70分女生的平均分是60分,总共参赛的40名学生,男生参赛多少人?”同学们托尔挠腮都得不出什么好的方法?学生们都说:“老师这样的问题好难啊,”只有我班的王恩伦同学很突兀的冒出一句:“老师能不能把女生看做鸡,” 学生们一听鸡都哄堂大笑因为他也是一名后进生,都以为他在戏耍女同学。我很严肃的说:“不要笑同学们,让王恩伦把问题说完”,王恩伦站起来后不敢说了,“老师我是不是说错了”,我很温和说“不要紧,你说吧”王恩伦说把的男生看作“兔子”,那么把女生看成“鸡”,看做“鸡兔同笼模型”问题,同学们听着听着从疑惑到佩服,都对这个顽皮聪明的学生伸出了大拇指。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和计算得出了最后的答案。利用假设法将问题化归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从简单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转化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使实际问题具体化、数学化,然后运用数学方法求出了数学模型的解,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模型法的魅力,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了数学模型法使许多数学问题不再神秘莫测,能够顺利求解。数学模型法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类比、判断,学会怎样应用数学、怎样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建模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能力。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参与的教材管理模式初探 下一篇:试论如何上好体育游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