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乌容少”何首乌

时间:2022-08-24 08:53:20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唐朝李翱《何首乌传》记载:何首乌,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儿”,生而体弱,年五十八,还没有生子。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田儿看了很惊讶,天亮掘了根回到家,没人认识是什么植物。后有山中的老人说:“你既然没有儿子,这可能是神仙赐予的药,为什么不服食呢?”田儿就将其捣为末,空心酒服一钱。常服后,旧疾皆愈,发乌容少,十年之内,生了数个儿子,就改名“能嗣”。又予其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乌。

首乌服药,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黑。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何首乌于春秋季或全年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干燥。取药材切厚片或块,称“何首乌片”。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容器内,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晒至半干,切片,干燥,称为“制何首乌”。生品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适宜范围]

补益精血。制首乌微温不燥,长于补血养肝、益精固肾,可乌须发、强筋骨,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头昏目眩、心慌不能自主、失眠、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或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须发早白。

润肠通便。生首乌甘润苦泄,质腻,用于久病、年老体弱者之血虚肠燥便秘,表现为大便排出无力、出而不畅且干结,伴有面色无华、气短、心慌不能自主、失眠多梦、健忘。

解毒祛风。生用能解毒疗疮,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疔疖。又能祛风止痒,用于治疗血燥生风所致的皮肤瘙痒。

截疟。用于疟疾病程较长、气血亏虚者。

[现代视角]

化学成分:含有磷脂、蒽醌类(大黄酚和大黄素等)、葡萄糖苷类(二苯乙烯苷)、β-谷甾醇、胡萝卜素、没食子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何首乌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延长寿命、抗衰老、促进血细胞新生和保肝的作用,还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脂、抗菌的作用。

[服食方法]

煎服:用量10-30克。补益精血用制首乌;润肠通便、解毒祛风、截疟用生首乌。

煮粥: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红糖适量。将制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大枣同煮成粥,再入红糖少许,煮沸即成。早、晚温热分服,用于心肾阴虚证。

泡茶:何首乌适量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常服有乌发作用。山楂与何首乌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药渣,代茶饮,每日1剂,用于高脂血症。

蒸服:何首乌蒸制,每日15克,分2次服,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

亦药亦食:何首乌6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用于白发、脱发的食疗。

[配方妙用]

神经衰弱:何首乌15-30克,夜交藤、合欢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晚上服。

疖肿:何首乌的叶,捣烂贴患处,每日2次。

皮肤病,疥癣:何首乌的藤(夜交藤)90-120克,水煎去渣,做洗涤剂。

遗尿症:何首乌、五倍子各3克,研末,用醋调成膏状。临睡前敷于脐部,以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老人便秘:生何首乌15克、萝卜5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便秘,排便不爽。

高血压、头晕:制首乌30克、钩藤2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胆固醇偏高:制首乌20克,山楂肉、泽泻各1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血虚失眠:制首乌20克、紫灵芝1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头发早白:制首乌20克,生地(酒洗)15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禁忌事项]

大便溏泄者慎服。服药后忌食葱、蒜。少数人服后伴有腹痛、恶心、呕吐。

[鉴别贮藏]

生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经蒸后的何首乌断面黄棕色至深褐色,呈鲜明胶状光泽。

生首乌以个大、体重、质坚实、断面无裂隙、显粉性者为佳。制首乌以切面黄棕色、有胶状光泽者为佳。

生首乌充分干燥后贮存于阴凉、通风处,较易保管。制首乌含水量较高,最好贮存于密封箱或坛中,切忌受潮,否则易发霉。(丁安伟)

上一篇:松鹤补益酒/握药法巧治病/清宫益寿膏贴脐法 下一篇:古人睡眠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