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涨”声背后

时间:2022-08-24 08:35:33

[编者按]

2010年年底,“涨”声响起来,“海豚族”、“团购族”兴起。那么,所谓“通胀”,是暂时、局部现象还是一盘枯棋?本刊特刊发两篇文章,见仁见智。

“豆你玩”、“蒜你狠”、“油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苹什么”等新鲜词汇层出不穷,也都是居民对价格上涨的自我解嘲,由此催生的“菜奴”、“海豚(囤)族”、“团购族”、“高校蹭饭族”等新兴一族,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眼帘。

涨价带来的焦虑

正在中关村某大型超市选购的高大妈是某国企的退休员工,现与大儿子住在一起,因为退休后比较清闲,买菜的事情都由高大妈负责:“最近的价格涨得太厉害了,手里的钱‘发毛’了。”高大妈话中“发毛”的意思正是钱不值钱了。

“夏天的时候孙子要喝绿豆粥,往年每次几斤几斤买,也不心疼,现在一次就买一斤;听说这几天家附近的这个超市的蔬菜在打折,就过来看看。”高大妈指着超市蔬菜区的黄色价牌说道:“油麦菜从三块五每斤降到了两块五,不过,你看这个牌子写的打折时间,就四天,这里其他一些打折的蔬菜,比如黄瓜、白菜心,也就在这几天便宜,我也只能趁便宜先买些囤着了。”高大妈经常在超市比对着蔬菜的价格,挑实惠的买回去,高大妈还很担心:“过年的菜价肯定还要贵。”高大妈想等过段时间如果鱼和肉价掉了,赶快买些鱼和肉,腌了过年吃。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小颜自称自己已经是标准的“团购族”了:“现在网上有许多团购网站,我用邮箱订阅了一些比较靠谱的团购网站的团购信息,通过查阅邮件就可以知道今天有哪些特价商品了。”小颜今天便刚在某团购网站用98元购买了原价268.5元的蒙古烤肉四人套餐,“以前还花42块钱买过某影院的双人电影套餐,还送了可乐和爆米花,现在物价飞涨,能省一点是一点吧,刚去超市买了苹果,平均下来一个居然要3块钱。”

“学校的一些餐厅是可以付现金的,感觉这学期来那里吃饭的人有不少都不是学生,看起来应该是附近的上班族。”小颜说道,“原来也有人来学校餐厅蹭饭的,但是没这么多,因为刷校园卡和付现金是分别排成两个队的,现金的队往往有不少人在排。”

全面通胀了吗?

CPI是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直译为“消费者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2010年底,国家统计局在其网站上发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调查和生成的》一文,详细解释了我国对CPI数据的形成过程。还公布了当年11月份CPI数据:全国同比上涨5.1%,创下26个月来的新高。经济学把通货膨胀定义为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此次物价的猛烈上涨、轮番上涨,是否可以说我国全面通胀时代就此来临呢?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学术界便已经做过通胀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也比较认可。从CPI上涨数值来看,0~4%不能算作是通货膨胀,只是价格的正常波动,尤其0~2%更是价格的自然波动;4%~7%是比较轻度的通货膨胀;7%~10%是中度的通货膨胀;10%以上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超过15%就很严重了,而超过20%,便是恶性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对此认为:“在认可国家统计局方法与数据无误的情况下,现在5.1%左右的价格上升,也只能说刚刚有一点通货膨胀的苗头,或者称为极其轻度的通货膨胀。”顾海兵教授还提到,1~2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对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剂作用,可以增加人的收入,刺激经济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元春也认为全面通胀还没有出现:“我国2010全年的CPI约在3.2%左右,季度CPI没有突破5%,同时核心CPI还在1.07%,所以全面性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出现。”而所谓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2010年第四季度起,中国经济结束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长达10年以上的无通胀和低通胀时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起伏的通货膨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刘瑞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从纯粹的专业角度看,只有货币的超量发行形成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如1948年政府时期的金圆券发行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价格工资改革闯关引发的抢购风。目前货币确实存在超量发行现象,但并不严重,并且造成此次价格总水平上扬的原因还有许多非货币因素。所以此次通货膨胀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

刘瑞教授在解释此次物价上升原因时说道:“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成因比较复杂,”他认为,就此次通货膨胀情况看,有几点原因是比较明显的:“第一,经济要素成本上升。第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产生的货币过量供应。第三,国际油价、粮价短期的上升带来国内价格上升。第四,自然灾害带来短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五,人为制造的价格哄抬现象。最后这个因素只对短期价格上涨有影响,是可控可管的。”

“虽然没有进入全面通胀时代,但是由于流动性太高所导致的未来的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刘元春教授认为,“居民对物价太敏感也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对于通胀的承受能力在大幅下降。”

控物价、启规划、稳复苏

国务院在2010年末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俗称“国十六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商务预报数据,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回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较调控之前一周下降5.9%。其中,油菜、大白菜、生菜、黄瓜和圆白菜价格降幅均超一成。

但是,商务部监测的蔬菜价格只是其批发价格,高大妈说道:“像大白菜、黄瓜的价格确实降了,但这些降价的蔬菜有时间限制,不知道这几天过去了会不会再升回去。”

对于此番国家出台的多项调控物价的措施,刘元春教授认为:“目前价格的压力还很大,同时民众对于这一轮价格调控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因此我们要在短期内收到很明显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治理进一步的通货膨胀也是有利的。”

顾海兵教授则认为,“国家政策的出台还需要慎重,现在的状态并不是到了特别紧急的状态,用行政手段去解决价格问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从长期来看,物价还是要靠市场来调节,靠经济规律来起作用。”顾教授认为,例如在蔬菜批发市场有没有垄断的情况,是国家更要关注的,要更多地考虑存不存在一些关卡限制了运输流通的速度,如何给真正的生产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等。

2010年尾,“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2011”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刘元春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汇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2011》,提出了以“控物价、启规划、稳复苏”为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为配合“十二五”计划的启动,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进行总量收缩的同时,应当保持总量积极的原则。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为2011年经济政策定下“基调”: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则由“适度宽松”,回归中性定位的“稳健”。

结合“十二五”规划,刘瑞教授认为,“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我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之间实现了长达10年以上的无通胀和低通胀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将会重新到来。”从长期看,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控制存在着内在联系。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较大,但这种经济增长在结构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存在中度通货膨胀前景,结构得到持续调整能够使得供求关系更加合理,产业关系得到优化,产能过剩问题得到解决。而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来自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会大面积降低制成品价格水平,这是科技创新型发展方式的特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刘瑞教授谈道,“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比价的未来升值趋势形成,可以抵消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上一篇:我们的咖啡 下一篇:天公不语对枯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