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时间:2022-08-24 08:19:33

浅析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技术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是越来越不可避免的趋势,更是迫切追求的趋势。本文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要、体系、完成途径,并且分析了目前国内的背景以及他的优点,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得出了在信息化的时代加快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概要

要讲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就要将其分为工程,管理,和信息化三个部分去理解,然后我们才能谈工程管理信息化和他的应用。

对于工程的定义和他的范围,也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在何继善先生《论工程管理》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而所谓信息化,我们认为就是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内,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与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的结果就是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便捷,更舒适。这个信息化过程有很多领域,工程管理信息化就是其中一部分。

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体系

目前,信息化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主要有企业管理,金融领域,电子商务等,因此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内容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在以上领域中的应用实例。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实现主要表现在,把一项具体特定的工程项目和要完成它所有相关的人员、组织、设施等等纳入到整体的组织结构信息框架中,然后制定统一的规划,并且都按照该规划实施,最后完成该项工程。

研究工程信息化的途径,我们按照工程交付为节点,分为两个部分。在工程交付前,有图纸设计、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等环节,而这其中的招标管理、风险管理、成本控制,楼宇建模等理论已经大量应用于实践,别且也得到了现代工程信息化研究的关注,我们把以前成功案例总结整理,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上本工程实际的特点,就是建立此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模型的最好方式与途径;工程建完交付后,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设备的管理,物业管理,环境绿化,后期人员配备等信息化应用,这些也需要从其他相关领域已有的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在相似的应用范畴上给予整合与借鉴,从而形成工程管理后期运行中信息化应用的有效途径。

三、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信息化背景与现状

在我们国家,推广应用计算机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开始的标志,目前,许多工程建筑公司都已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他们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为公司的管理带来了巨大便捷,比如有些建筑项目在项目招投标,工程预结算,开工竣工等资料的备案与审查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互联网或者电子介质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时间与开支。此外,在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采用摄像监视系统,增强了现场施工人员、消防电力设施的安全系数,再加上无线电技术的应用,管理者坐在办公室即可看到全现场情况,通过无线对讲指挥现场,安排人员调动。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的信息化只是刚刚起步,比如,现场报送监理的质检资料,开工报告依然需要纸质资料,摄像监视系统也只能应用于现场,无法远程传输到更远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我国的工程信息化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想要达到完全的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还需要努力,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四、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在竞争劲烈的现代化社会里,时间就是金钱,所有管理者追求得目标都是利益最大化,工程项目上也不例外,减少工序,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每一项的成功实施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为了追求高效益,信息化的应用就是必不可少的。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某建筑公司因为引进了ASP服务器,在混凝土供应商的系统中,监理部门系统中增加了自己的数据库,同时在现场安装了万维网的摄像头,是管理者们有效的控制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在与监理、甲方的交流中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工程提前完工,为公司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收益,不仅如此,摄像头的安装也给管理者在对工人和现场的安全管理上也带来了很大帮助。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优势归纳为三点:一是工程质量上更有保障,随着时展,现代工程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确,例如上海某桥梁建设,功能上需要通过磁悬浮列车,这项就要求该桥梁整体跨度的高差不得大于2毫米,这些数字上的精确就要求高科技设备技术的加入,这正是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二是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在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涵盖了从业主、甲方、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工程相关的运营伙伴以及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各单位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添加彼此的数据库,就可以轻松达到远程办公、无纸办公、从而达到高效办公;三是有效的缩短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工程建设中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人员、设备的最优化配置,更加科学的制定出施工计划与网络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窝工,返工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加强了应急预案的管理,有效的缩短了工期,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工期的缩短就是企业的效益,就是成本降低的体现,当然,应用网络招标系统,可以减少采购成本,现场的摄像装置可以减少人员安全成本,工程资料系统可以减少纸质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应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的不对称,也可以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形象,要知道,互联网技术的覆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五、未来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与方向

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行业的信息化已经开始从硬件向软件设施逐步转变,可是这样的转变时缓慢的,从认知到推广普及再到建立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战略,是每一个建筑工程行业一次管理层次上的巨大飞跃,应该值得每一部门的努力、协作。

首先,呼吁建设部在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尽可能建立并推广信息化进程,建立工程管理行业信息化交流平台,提供简单规范的人机操作界面,开发更适合中国本土的工程行业软件,淘汰质量低下软件产品,在工程全生命周期阶段努力实现无纸化;

其次,需加强工程管理各方面组织机构的联系,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上的革新,新软件的应用,更是管理模式的一场变革,要让管理者抛弃以往的思维方式,陈旧的管理方法,逐步适应新型信息化模式,同时改革的不仅仅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领导机构,应当全员行动,上下一致,思想统一,共同推进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公司要建立适合自己,或者适合当前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数据库。各个企业机构不同,管理不同,优劣势不同,所以不同的企业类型就要根据自己本企业的需求,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主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目前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只是局限于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等系统,集成化程度较低,整合性较小,所以,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立足于已有的信息化应用上,加强推进与完善,此外,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开发引进新的信息化软件设施,为自己的企业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从而保证企业最大效益的产生。

六、结语: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传统的工程建筑行业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社会工程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已成为建设系统的共识,我们相信,只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国家政策技术给予帮助扶持,那么,未来几年,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与整体竞争能力都将得到巨大提高,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强.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258.

[2]周锡平.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188-189.

[3]储元明,邵才宝,颜奇,刘长青.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科技与企业,2013,18:39.

[4]张大昌,石大志.关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商,2013,19:63.

[5]张海峰.浅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J].中国建设信息,2007,10:26-29.

上一篇:谈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其技术要求 下一篇:浅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