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省朔州市健美操训练与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时间:2022-08-24 07:00:42

浅析山西省朔州市健美操训练与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摘 要] 伴随新课标的改革,健美操作为一种时尚潮流的健身运动走进了中学校园,成为中学体育课的一部分。健美操训练对中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健美操训练;中学生;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6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朔城区十二所中学。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健美操教学、运动训练学及与健美操训练方面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1.2实践分析法,对山西朔城区一中、二中等十二所中学学生在2学年间训练的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1.参加测试的每个学校健美操训练的学生参与健美操训练共2年。

经过有规律的健美操训练,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稍有提升,个别(相对较少)的同学文化成绩有所下降。从结果看出,健美操训练并没有影响队员的学习成绩,而且经过有规律、系统的健美操训练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身心和谐发展;而从100米的学生成绩来看12所学校从事健美操训练的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所以健美操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二)分析。2.1健美操的健身性:2.1.1对肌肉、骨骼系统的锻炼价值。经常进行健身健美操锻炼对肌肉、骨骼、关节是有益的,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经常进行健身健美操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且坚韧有力,使其中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的储蓄量增加,血管变丰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准确性增强。2.1.2对循环系统的锻炼价值。经常进行健身健美操锻炼,能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速。2.1.3对心脏循环系统的影响。经常进行健身健美操锻炼,会使心脏功能加强,使心肌纤维逐渐变粗,变得强壮而有力改善心脏本身的循环,一般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输出约5公斤血液,运动时可达到40公斤。经常进行健身健美操练习,可使心脏和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处于较好的水平。

2.2健美操的健心性:2.2.1可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健美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朔城区一中的5名学生中,其中3名学生在开始对音乐节拍的把握上完全没有节奏,找不到音乐的节拍感,而在之后的努力训练中,节拍感也越来越强,动作也比以前流畅了。2.2.2有益于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健美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练习者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意运动,根据音乐特点,情绪随意发挥,尽情欢跳。在朔州市电建中学和朔城区三中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中,我看到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们自己编排健美操动作,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编排一些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整套健美操的训练。2.2.3提高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经过健美操训练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容易从课外事物转移到课堂,注意力也较集中、稳定,所以参与健美操训练的学生文化成绩比较稳定。2.2.4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朔城区五中和朔城区七中的学生水平较高,训练时尤为辛苦,但学生们从不放弃尝试新的动作,这就是意志的表现,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一套健美操一般都在两分钟以上,要收到健身的效果,须有一定运动负荷,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去完成。2.2.5健美操可以陶冶美的情操。在健美操教学训练时,一般要求身体保持收腹、抬头挺胸的姿态,经过严格训练,许多学生改掉了含胸驼背的不良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正确姿态,走起路来也相当地有自信了。在我去的每个学校中见到这些健美操运动员各个身材挺拔,身形健美,总有一股自信的气质围绕在她们身旁,而且这种气质很容易感染别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健美操能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2.中学生体育教学课程中开设的健美操课程,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健美操的训练在学生身心发展上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建议。1.在中学进行健美操训练中,应以大众健美操为主要课程进行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健身与健心的协调发展。2.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同时给予更多的表演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邓树勋.训练与教学中能量代谢的简易推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黄宽柔.形体健美操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罗二凤.论普通高校健美操的体育价值[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12).

[4]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陈琦.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殷大智(1989-),男,汉族,山西朔州人,西安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健身健美。

上一篇:LED手术无影灯的关键电路设计 下一篇:电子政务生态系统进化的标度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