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总体看好 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时间:2022-08-24 03:52:20

经济形势总体看好 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一、企业家对经济形势判断

(一)企业家对2011年经济形势总体看好,超半数企业家认为2011年经济将呈平衡增长态势。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2011年经济运行环境将持续向好,对2011年经济形势总体看好。据调查,55%的企业家认为将“平衡增长”,29%的企业家认为将“温和复苏”,9%的企业家认为将“强劲上升”,另外有7%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经济形势会“有所回落”。

(二)超六成企业2010年利润增加,企业家对2011年利润增长较为乐观,预计利润增长情况好于上年。

2010年,在市场需求提振、产品价格上升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的共同作用,我省工业企业利润增加显著。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实现历史性突破千亿。调查显示,2010年样本企业中有65%的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增加,10%的企业利润与上年持平,25%的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减少。

对于2010年利润的增长点,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企业家占比最高,达到75.38%,其次是由于“企业产品提价”因素占43.08%,再次是“产品技术升级”因素,占36.92%。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型企业的利润增加更依赖于市场需求,大型企业的利润增加主要来源于企业产品提价和产品技术升级。认为利润增加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旺盛”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占86.21%和71.43%,而大型企业中只有50%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利润增加主要是来源于“市场需求旺盛”;62.50%的大型企业认为利润增加得益于“企业产品提价”和“产品技术升级”。

调查显示,对2011年企业利润预计情况,73%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企业利润总额会较上年增加,19%的企业家预计利润与上年持平,仅有8%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利润会较上年减少。可见企业家对2011年企业的增盈颇有信心。

(三)企业家对2011年经营颇有信心,七成企业家认为企业订单会增加,超五成企业家预计企业用工人数会增加,超七成企业家预计企业资金需求会增加。

调查显示,企业家预计2011年订单金额较上年增加的占70%,与去年持平的占26%,只有4%的企业家认为订单金额会减少。伴随着企业订单的增加,企业家认为2011年企业用工人数也会有所增加,但预计企业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家占比明显要低于订单金额增加的占比,有54%的企业家预计2011年企业用工人数会有所增加,35%的企业家预计持平,6%的企业家预计用工人数会减少。

对于2011年企业资金需求,74%的企业家预计会有所增加,25%的企业家预计持平,仅有1%的企业家预计资金需求会减少。2011年资金主要来源渠道仍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80%靠“银行贷款”,有10%来源于“股东注资、扩股”,1%来自于民间融资,只有9%来源于自有资金、集团内部借款或租赁公司融资。由此可见,企业资金需求增加比例高于订单的增加比例,且资金来源较为集中,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过高,特别是在今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所需的资金增大的情况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将加剧。

(四)企业家预计2011年经营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来自于产品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在2010年利润减少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家认为当年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成本上升”,说明原材料、劳动力等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是当前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2011年,企业家认为原材料、劳动力等企业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调查显示,97%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企业主要原材料价格将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7.91%;92%的企业家计划在2011年提高企业工人工资,平均提高幅度为8.63%。

调查显示,成本问题仍是企业在2011年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一方面,PPI指数持续高位运行,显示出制造业企业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购进价格继续呈快速上涨态势,对企业最终产品价格稳定及企业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用工荒导致薪资大幅上涨,使劳动力告别廉价时代,传导至企业层面,表现为成本压力的大幅增长。调查显示,企业家预计2011年企业经营中困难有75%的企业选择了“产品、劳动力成本上升”,38%的企业家认为是“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35%的企业家认为是“市场需求不稳定”,30%的企业家认为困难来自于“招工难”。

此外,招工难的问题在2011年也较为突出。据了解,导致企业家认为2011年用工人数增加要低于订单金额增加的比例的重要原因是企业招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难于承受,可见企业用工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主要困难之一,一方面是企业产能扩张对用工量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工人供应量的减少。企业原先稳定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而新生代80后、90后的农民工对传统企业单一的工作模式认同感较弱,造成了企业实际可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

二、企业对通胀预期和产品定价情况判断

(一)八成企业家认为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近七成企业家预计2011年CPI将上涨4%以上。

调查显示,80%的企业认为2011年我国存在通胀压力,对于2011年市场通胀的走势,有38%的企业家认为未来通胀预期“逐步加剧”,19%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物价走势“前高后低”,17%的企业家认为未来通胀预期会“逐步减弱”。对于2011年CPI涨幅,有69%的企业家预计2011年的CPI涨幅高于2010年,其中选择“涨幅超5%”的占31%,选择“涨幅在5%左右”的占16%,选择“涨幅在4%左右”的占22%。

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引起通胀预期或通胀压力的主要原因按比例排名为“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占5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速”占43%,“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各占38%,“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占3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占3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占26%。

(二)近八成企业2011年将提高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导致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有77%的企业家认为在2011年有必要提高主要产品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近10个百分点。而在选择有必要提高产品价格的企业中,22.08%的企业选择“会立即提高到理想价位”,计划平均提高7.41%;23.38%的企业选择“逐步提高到理想价位”,平均将分2.71次提高;有46.75%的企业家选择“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可见由于当前物价正处于不断上升通道中,企业对产品价格调整观望者居多。

在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主要考虑的因素中,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仍是主要考虑因素。调查显示,有71.43%的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已发生变动”是企业提高产品价格的非常重要因素,比上年调查时提高了6.43个百分点;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影响,企业对汇率变化也加以重视,认为“汇率已发生变化”和“预期汇率将发生变化”的企业价格调整非常重要的比例比去年分别提高了15.88和10.73个百分点,说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认为2011年无必要提高产品价格的企业应对企业产品成本主要手段是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调查显示,认为“无必要”提高企业主要产品价格的企业中,有82.61%的企业家选择“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有43.48%的企业家选择“扩大销售”,还有34.78%的企业家选择“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来应对产品成本的上升。

三、企业家对汇率走势情况判断

(一)企业家总体认为2011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在可控范围内,超八成企业家预计2011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5%以下。

在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上,企业家认为2011年总体呈继续走强态势,超八成的企业家预计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仍在5%的可控范围之内。调查显示,85%的企业家预计升值幅度在5%以下,其中有29%的企业家预计升值幅度在“3%以下”,56%的企业家预计升值幅度在“3%~5%”之间;15%的企业家预计升值幅度在5%及以上,其中13%的企业家认为升值幅度在“5%(含)~8%”,2%的企业家认为升值幅度在8%及以上。

从进出口企业分类来看,进出口企业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以下”的占比为20.93%,预计升值幅度在“3%~5%”之间的占比为60.47%,共计有81.40%的进出口企业预计升值在5%以下;而无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以下”的比为占35.09%,预计升值幅度在“3%~5%”之间的占52.63%,共计有87.72%非进出口企业预计升值在5%以下。

(二)六成以上进出口企业能接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以下,汇率变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汇兑损失和预期不确定性两个方面。

调查显示,有60.47%的进出口企业能接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以下,32.56%的进出口企业能接受的升值幅度在“3%~5%”之间。仅6.97%的进出口企业能接受的升值幅度在5%及以上。

从汇率变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来看,主要是来自于直接的汇兑损失和预期的不确定性两方面。据调查,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造成的主要影响是“直接的汇兑损失”的企业家有69.77%,认为是“预期不确定性(不知如何报价,安排生产等等)”的企业家占37.21%,因为汇率变动导致企业“长单改短单,大单改小单”以及“有单不敢接”的分别占16.28%和13.95%。

(三)企业家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更多的倾向于小幅稳步升值。

调查显示,进出口企业对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倾向于“小幅稳步升值”的占41.86%,倾向于“有升有降,双边波动”的占32.56%,希望“一次调整到位后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的占20.93%,另有4.65%的进出口企业对此抱“无所谓”的态度。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上一篇:矿产资源补偿费审计方法初探 下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