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探讨

时间:2022-08-24 02:59:05

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设施影响因素、配置依据及相关案例分析,提出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目标、原则以及配置方式,从公共设施的分类、布置方式、服务半径、配置项目以及配置规模等方面探讨适合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关键字:农村;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configuration based on case analysis, the proposed the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to configure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configuration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layout, services radius configuration items and configuration scale explore suitable for the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standards.Keywords: rural;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高低是衡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移民居民点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做为农村地区的一部分,也应该致力于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满足移民基本生活需求,这不仅能保障库区移民得到妥当安置,使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关系到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协调发展。

1.2研究对象界定

结合《镇规划标准》,村庄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在1-1000之间。由于村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的缺失,同时移民居民点项目人口规模也多小于1000人。根据《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 / T 5378 ― 2007)“集中安置是集中建立移民居民点和居住点,统一布局的搬迁安置方式,一般指移民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居民点。”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移民居民点指人口规模在100-1000人的村庄。规模大于1000人的居民点,按集镇规划标准进行建设。

2公共设施执行标准不明确、层次不清

公共设施执行标准不明确、层次不清。在居民点规划设计过程中,具体配置哪些公共设施项目,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配置多大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和标准。

在公共设施规划层面,由于城乡的地区差异和面临问题的不同,在城乡规划中对于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也有所差异,需要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特点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3公共设施配置依据及案例分析

3. 1相关规范标准

3.1.1城乡规划体系技术标准

目前适用的有关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一93)第六章和《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第七章。这两套标准分别针对居住区和村镇地区公共设施的项目内容、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规模、设置标准进行了规定。前者针对城市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科技、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八类;后者按照中心镇、一般镇来配置六类公共设施,即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

《镇规划标准》中规定了中心镇和一般镇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在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规划工作中,对于移民集镇公共设施配置有一定可参照性,而对居民点公共设施的配置没有相关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城市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及控制指标做了相关规定。移民居民点人口规模为100-1000人,接近居住组团规模。因此,结合移民居民点实际需求,其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及指标则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

3.1.2服务设施专项标准

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较为具体,指标需要落实在项目的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上,而《镇规划标准》中对具体项目。如中学、小学、卫生院等设施的具体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公共设施配置中,需要参照服务设施的专项标准,如:《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等。

3.1.3公共设施复建项目要求

公共设施配置在用地允许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公共设施项目;在总用地规模不足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居民点的复建项目。

3.2典型案例研究-某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

《镇规划标准》将公共设施分为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六类。结合实际案例,对不同等级人口规模移民居民点的公共设施进行分类配置研究。

3.2.1人口规模

该居民点规划水平年人口规模为524人,根据《镇规划标准》人口在201-600人之间,属于中小型村庄。

3.2.2区位条件

该居民点位于对坪镇镇区。对坪镇为建制镇,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基础设施较完善,有中小学校、卫生院、信用社会、派出所、法庭、税务所等公共设施,商贸教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好,是金阳县南侧的经济文化中心。

3.2. 3布置位置

考虑到公共设施的承接以及方便居民的使用,将公共设施布置在镇区与居民点的结合部位,位于居民点中部主要道路入口广场处(图1)。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于300米,能就近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

图1 居民点一公共设施位置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2.4配置项目

由于居民点位于集镇镇区内,集镇现状公共设施配置已经较为完善。因此,在公共设施配置时注重考虑对集镇现有公共设施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居民点公共设施采用集中布置的形式,公共设施项目配置主要社区管理类、以及有服务半径要求的设施,包括社区管理用房、活动室、医疗室、便民店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置。

3.2.5配置规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居住组团千人指标,居住组团公共建筑用地面积指标为488-1058m2/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362-856m2/千人。该居民点人口规模为524人,规划公建用地面积为600m2,建筑面积为400m2。

4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探讨

4.1公共设施的分类

根据《镇规划标准》公共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文体科技、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六类设施。

4.2规模等级划分建议

结合移民居民点的特点,按人口规模将居民点分为三个级别(表2)。

表2公共设施规模等级划分

人口规模 设施配置要求 设施空间布局

移民居民点 100-600人 部分设置 须集中配置

600-1000人 设施配置比较齐全 须集中配置

≥1000人 参照集镇标准设置 参照集镇标准设置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4.3公共设施的布置方式

公共设施布局的位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设施功能的发挥和合理性,关系着设施利用的便捷性,信息传递的可达性以及设施发挥的效用。公共设施布局应结合移民居民点人口规模、地形条件以及规划用地和周边的交通以及建筑的环境。

公共设施的布局采用三种形式:位于主要出入口、位于居民点中部,可以结合步行道路设置、位于新建居民点与现状建成区域结合部等。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结合居民点的具体情况而定。

4.4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

多数公共设施都有一定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内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公共设施的规模大小。设置合理的服务半径,一方面应考虑居民利用设施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应考虑设施运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5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从人口规模来考虑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大小,并结合移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项目具体应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文体科技、商业金融以及集贸市场设施等内容。

4.6配置规模

居民点各项公共设施用地及建筑面积配置规模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千人指标计算,人口规模小于3000人的居民点按组团千人指标进行配置,千人指标算下来不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下限值,即建筑面积362m2,用地面积488m2,应按下限值控制。人口规模大于3000人的居民点按照小区千人指标进行配置。

5结语

本文对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的相关配置标准进行分析并探讨,以期为移民集中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规划提供借鉴。同时,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居民点民主建设和居民行为文明逐步提升的过程,应通过村民参与、村规约束、村委监督等环节促进居民点设施与村民社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迟福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2008(4).

[2]黄金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初探――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规划师,2009.

上一篇:关于平原地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的思考 下一篇: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