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等式:80=20

时间:2022-08-24 01:24:15

初次听到"80=20法则"的人一定会感到十分困惑。学校里教的数学等式,要么是80=80,要么是20=20,再怎样也不会把80与20等同起来的吧。80=20这一等式,现实中存在吗?

然而,现实的社会正是以这不该有的80=20的形式呈现的。

一般来说,80=20法则有以下的三个涵义:

(1)好事物的80%只为20%以内的人所拥有。

(2)事物超过20%以后就会发生变化。

(3)事物在20%以内通常不发生变化。

好事物的80%只被20%以内的人所拥有

现实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这些好的事物,人人都想得 到。然而,它们是不是被每个人所平分的呢?绝对不是。美好事物的80%只降临到20%以内的幸运儿头上。这一冷酷的法则就是"80=20法则"。

所谓好的事物,也就是指金钱、土地、名誉、地位、健康、学历、美貌等等,这些东西当然不会平均地被所有的人所获得。

土地是为大家平均地占有着的吗?绝对不是。土地的80%仅仅被20%以内的人所拥有,其余的20%才轮到80%以上的人。当今地球上约有170个独立国家。以国土面积为序,苏联、加拿大、中国是三个大国。再加上其次的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苏丹、阿尔及利亚七国,这十个国家就占去了全地球的半数以上的面积。再加上其次的二十个国家,三十个国家就占去了80%以上的土地面积。就是说,地球上土地的80%只为20%以内的三十个国家所占有着。

20%以内事物不发生变化

首先拿企业作为例子,如果销售额和利润,因市场情况或季节因素而下降了的话,那么,究竟下降到什么程度才是可以忍受的,其界限又在哪里呢?一般来讲,下降指数在20%以内的话,采取节约经费,增加周转资金等等措施,总还有药可救。如果一旦过了这个界线就无法维持了。所以在营业额和利润下降到20%时,如不采取救急措施,就会变得无法收拾,乃至于无药可救。

市场的占有率也是如此,当下降率超过20%时,那么以后不但不会回升,而且会一直下降直到被市场淘汰。在这里,20%就成了"再也不能下降的警戒线了"。事物在下降、减少到20%后就会带来某种加速度,就会变得难以使它回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20%就不能仅仅解释为比19%多了1%。无视这种现象而遭致失败的教训实在是不胜枚举啊。

再拿涨价的问题作为例子吧。

众所周知,现在各地都因为实行了消费税而乘机抬价。批发价和物价,这几年都没有这么涨过。如果上涨率在20%以内,那么一般不会产生问题,消费者也能够接受,但过了这个界线的话,就会引起他们的抵制而把顾客赶跑。

又拿个人利益的事为例吧。如果因为调换工作或者经济不景气,而使得我们的收入大幅度下降的话,如果是在20%以内,靠节约经费,精打细算一下,总还有办法可想。倘若超过了20%,那么再怎么勒紧裤腰带也无济于事,家庭经济必然会走向崩溃。所以,在调换工作时必须好好考虑到这一点。即使是找到了一份"容易的"、"非常称心的"、或者是"同自己的性格相符的工作",也要考虑收入是不是比现在下降20%还多,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家庭经济崩溃。

相反,如果发现一个合适的人选,那么只要提供给他比现有工资多20%以上的薪金。就会使他产生一个"变化了"的感觉,让他换工作的可能性就增大许多。反之,就会使他产生既冒了险又不一定是新的出路的感觉。

"事物在20%以内不会发生变化。"这正是要提醒您一旦超过了20%就会产生麻烦。

超过20%将发生变化

美国的经济杂志上曾经登过这样一篇文章,上面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当日本的汽车超过了外国汽车占有比例的20%,就开始引人注目了;当在美国的所有车辆中,日本的汽车超过了20%时就会引起汽车贸易上的摩擦。"在这里,且不说它的道理与理论,反正一进入这种状态即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上超过20%以后,其最终的结果,必然就是贸易上的摩擦。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吧。大学毕业生曾被视作出类拔萃者---"天之骄子"。战前不是流行着"若是学士就嫁你"的话吗?结果,大学数滥增。特别是在70年代,大学的入学率超过了20%,大学生不再是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了。现在的天之骄子也就变成了专指那些众多大学中的20%以内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这就形成了80=20法则的二重构造。因为大学毕业由"好的事物"变成了普通的事物,所以,最近大学的入学率已经到了顶点,人们的兴趣转向了专科学校与各单科学校。事物超过20%就会发生变化,人们对大学毕业生看法的演变正说明了这一点。就现在来看,大学毕业生虽说其价值下降了不少,可东大,京大等名牌大学仍处在20%以内,它们仍属于"好的事物"而为人们所追求。"超过20%,事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以前因物以稀为贵而被视为"好事物"的海外旅行,由于人数超过了20%,结果就变成是极普通的事物了。

再举一个例子来讨论一下吧。

原子能发电对日本这样一个受过原子弹危害的国家来说,反对的抗议声比任何国家都大,就是所谓的"核能过敏"。各地掀起的抵抗运动,到目前也没个完。从这种现象来看,原子能发电属于"不好的事物"理当减少。可实际情况呢?据东京电力公司的数字统计,对该公司所发的电力能量中的原子能发电的依赖程度,已达到35%的程度了。这将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您用80=20法则去理解的话将不难找到答案。"20%以内事物不会变化,一旦超过20%,事物就会起变化"。原子能发电依赖程度超过20%,恐怕就"无法被代替"了。请问30%以上的能量还能从其他什么地方获得吗?采取白天停电,节电措施行吗?在当今这样一个电子化、程序化、自动化、机械化在各领域都得到不断发展的世界里,恐怕采用停电、节电法已是无济于事的吧。

坏事物的80%也为20%以内的人所拥有

上文已阐述过"好的事物的80%仅为20%以内的人所拥有",那么,坏的事物、不好的事物也有着同样的道理,坏事物的80%也只为20%以内的人所有,它同样不会平均地摊到所有人的头上的。

坏的、不好的事物的代表也就是"犯罪"。这类犯罪不是人人平均地体验过的,80%的犯罪是由20%以内的人干的。因为当时许多情况下是同一个人反复犯罪,而绝大多数人从未给警察添过麻烦,他同前科无缘而清白地度过其一生。

美国某一监狱里的看守发现了这样一件怪事:八成以上的犯人都是同姓者。当然他们都是独自犯罪而并非集体作案,相互的罪行也没有联系。对于这样一个现象看守感到无法理解,就对这些犯人的身世作了调查,结果他发现,这些犯人都是亲戚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再进一步调查他们的家族,发现在一千多个人里,犯有前科的竟占了八成以上?选

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抑或两者兼有?面对这个家族的情况,那位看守再次感到不可思议。

与此相反,堪称范例的巴赫家族,没有一位犯过罪,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一流水平的音乐家。

人们常常喜欢说,世界是平等的。然而以上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事实上现实世界中无论好的、坏的事物,其中的80%必定为20%以内的人或事物占有着。这就是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的法则。无视这一法则,在制定对策时就不能期望有好的效果。

上一篇:发现良策的能力 下一篇:势不可使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