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 嵩阳书院

时间:2022-08-24 10:18:00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书院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嵩山地区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嵩阳书院、颍谷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存古书院,其中最显赫的为嵩阳书院。“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五代周时(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宋景v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登封是尧、舜、禹、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是宋学的发源地之一,宋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且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在嵩阳书院撰写。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如《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九经等。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科举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康熙辛卯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录取名额一县不足一人,但登封就中了五个。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

1936年9月,先生赴洛阳做五十寿辰之先,来到嵩山游览,随行商震、张静愚、钱大钧等人。游嵩阳书院时,见此处群山环绕,环境幽静,唯近处山野水源缺乏,当即命河南省建设厅长张静愚调机井队,在嵩阳书院内凿一眼百米深井,名为蒋公井。这是嵩山有史以来的第一眼深机井,现存完好。

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放华彩,与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郑州大学携手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为传承悠久深厚的历史和国学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 下一篇: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