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训练学的逻辑起点与理论体系

时间:2022-08-24 10:05:52

论运动训练学的逻辑起点与理论体系

摘 要: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运动训练学的内容日趋完善并在实践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收集与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提出运动训练学的逻辑起点是身体训练,而当前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仍需不断改进。

关键词:运动训练;逻辑起点;身体训练;理论体系;逻辑结构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4—0100—04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unceasing development,the content of sports training is more consummate and plays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 in reality.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logic reasoning and so on,it proposed that the sports training's logical beginning is the bodily exercise, but the current system is still imperfect, still needs us to study and to improve it unceasingly.

Key words:sports training;logical beginning;bodily exercise;theoretical system;logical organization

任何一门严谨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是建立在一个逻辑起点之上的。所谓逻辑起点,就是一门理论或者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它是理论研究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 是理论体系或学科的核心问题,它能演绎出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和结构,是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初始概念,是理论或学科研究中思维的起点[1]。运动训练作为一门体育学中较为成熟的学科,直接被众多教练、体育教师运用于各级训练实践之中,找出逻辑起点,理清其中的脉络对整个训练学的构建和指导运动员和学生进行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严谨的逻辑体系也有利于学科本身的健康发展。

1 运动训练学逻辑起点的确定

黑格尔指出:“要找出哲学中的开端,是一桩困难的事。”同样任何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都要经过不断凝练、筛选。人们常说科学源于哲学终于艺术,因此合理的研究方法是探求真理的基本保障。关于如何确定逻辑起点的问题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总结出三条原则:第一,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必须揭示对象最本质的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基础,而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萌芽中”;第三,逻辑起点应与它反应的对象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那在科学上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2]。

1.1 运动训练学逻辑起点归纳过程中的几点问题

对运动训练逻辑起点的归纳受以下几点的影响:首先考虑上位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体育竞技学与运动训练学存在着种属关系,即训练是竞赛学的子学科。他们之间存在层次关系,逻辑起点在这些层次中是共同享有的。一般而言,体育竞赛学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赛管理与竞赛四部分组成,作为体育竞赛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尚无人进行归纳,因此缺乏现成的理论可以借用。其次,考虑运动训练学本身的成熟度问题。“一般说来, 一门科学只有到了相对发达和成熟的阶段, 才便于发现它的逻辑起点, 作为起点的范畴也能为自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找到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对于一门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开始时往往是不清楚的,只有经过认真的研究之后才能逐步明确起来[3]。运动训练早在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就有萌芽,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是20世纪初随着《科学的训练原理》(格里涅夫斯基,1922)的诞生而逐步形成的,到今天发展历程已经接近一个世纪,可以说已经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对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进行考究。

尽管对运动训练学逻辑起点问题少有人论述,但别的学科尤其是教育学、政治学中对于起点问题研究较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临近学科研究之中借鉴相对成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当前对逻辑起点问题的探索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观点认为本质即起点,这种观点的学者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在对相近概念进行阐述时偏重于对事物“本质”的追问而偏离了逻辑起点的原址。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有学者归纳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时认为“理解体育课程,就是把体育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或者‘对话’来解读其意义,通过层层剥离‘体育课程存在’这个实体,揭示其真实的面目。这种范式强调理解的多元性和学生中心,更加注重体育课程‘为人’的属性,即通过体育课程培育人始终是体育课程理解范式的核心。理解范式研究的实质,就是以‘育人’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体育课程。[4]”如果按“育人”这一教育本质作为体育的逻辑起点的话,明显存在问题,因为所有教育的本质都在于“育人”,不是体育课程独有的,甚至可以宽泛地认为人类创造的文明都是“为人”和“育人”的,那体育将其作为逻辑起点的意义何在?由此,将本质作为逻辑起点的方法明显欠妥,马克思将商品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而非价值就基于此种考虑。

第二种看法认为应该将逻辑起点定位于事物发展的过程或者规律。以体育教学为例,认为 “教与学”即逻辑起点的学说,认为体育知识教与学是体育教育活动最普遍、最基本的现实存在,因此,体育知识的教与学与体育教育历史起点相一致,因此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体育教学过程。然而这种观点也难以自圆其说,诚如马克思将“商品”而非“交换”作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一样(尽管交换是商品实现的前提)过程并非一切“矛盾的萌芽”。同理将教学过程作为逻辑起点同样有失偏颇。另外还有“知识说”、“课程说”、“教育主体说”等等,这些观点均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逻辑起点的设想,这些观点为逐步接近最后的逻辑起点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也为运动训练逻辑起点问题的确定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

上一篇:莫与保罗聊续约 下一篇:中卫受伤 后防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