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地区高等院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评价

时间:2022-08-24 09:42:22

呼和浩特地区高等院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评价

摘要:呼和浩特地区高校集中,掌握该地区高等院校校园绿地景观特点,将有助于分析西北地区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方案。掌握校园绿地景观现状有助于改进校园景观环境,提高景观利用率,并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其景观规划更有效地在创新中落实传统的延续性。

关键词:高校景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目前,高校的吸引力不仅是由原有的师资力量决定,校园环境也成为吸引招生的主要参考之一。如何在高校校园面积一定,而人口迅速增加的前提下,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实现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强调以人为本的校园规划逐渐落实着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完美结合,同时兼顾着生态绿地可持续性规划模式,使历史传承下来的和谐精神也应具体延伸到学校, 建设绿色和谐校园。

1.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校园校园景观环境现状分析

1.1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在校园中的作用

1.1.1有利于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陶冶美的心灵、提高文明素质。

1.1.2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1.1.4有利于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园经济。

1.2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西部高校校园发展迅速,校园绿化规划走势迅猛,绿化建设难免显现仓促,另外加之缺乏科学引导,在设计组织及建设实工过程中,引发了很多与初衷相违背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校园绿化建设的发展因其建设经费较少,基础较薄弱,绿化率低而受到相对制约。

1.2.2 校园景观环境植物配植不稳定,存在“贫富分化”

1.2.3 校园景观环境规划缺乏校园文化“个性”

1.2.4校园景观环境养护费用大,配套管理资金不足

1.2.5 部分校园景观建筑使用率较低,设计风格过于“人为化”

1.2.6 校园规划方案缺少必要的“人性化”考虑

1.3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环境设计的特点

1.3.1 呼市地区校园规模相对较大,设施全面

一般来说内蒙地区普通院校的学生人数都会控制在1.5万到3万左右,人口相对集中,校园设施规模相对较大。空间较为充裕,而利用率却具有局限性,虽然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分界清晰,但总体上却又把握交叉集中互补原则。

1.3.2 呼市地区部分校园环境远离城市,亲近自然

此特点主要适用在由于用地紧张、生源扩增而不得不增添新校区的高等院校。其大都具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例如位于金川开发区的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区,位于和林格尔县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校区。

1.3.3 呼和浩特地区校园景观呈“园林化”发展态势

校园景观环境“园林化”严重,校园景观建设功能方面应偏向于文化内涵浓厚的高校底蕴,美化高校环境和为学生提供休闲、游憩、交往和独立思考空间的场所也成为校园景观的发展目标。

2.高校绿地景观设计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2.1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2.1.1 烘托园林植物特色为主要原则

在保证校园建筑使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尽量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更多的绿色景观,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植物特性、气候环境而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美化。设计中注意选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往往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在绿化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园林绿化设计中各种树木的配置没有一定的成规,应根据绿地的使用目的、构图规律来选择。这里介绍一些适合西部地区种植植物的例子:雪松、油松、圆柏等常绿树种,山桃、银杏、元宝枫等落叶乔木,连翘、榆叶梅、黄刺枚、丁香、太平花、紫薇、木槿、珍珠梅等灌木与羊胡子草相配置;常绿乔木白皮松,落叶乔木杨树、柳树、白蜡、黄金树、黄金槐、元宝枫,落叶灌木红瑞木、棣棠、碧桃、榆叶梅、锦带,草本花卉贺兰菊、玉簪、矮牵牛相配置。

2.1.2 强调校园景观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高校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今后的管理养护工作还要更加侧重于远景目标的建设,建成之后的景观运营成本也应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考虑前期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要顾及到长远的设计效果。

2.1.3 讲究人性化的考虑原则

现代大学校园的规范理念,要求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形态的景观,巧妙地揉进人文景观,达到天地合一的景观效果,充分体现出校园绿化的人文精神,高校园林绿化主要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因此高校园林绿化应在尊重自然地前提下考虑师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将人的舒适性和活动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2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实施途径

2.2.1精心设计关键景区及景点

在校园景观中,一些关键景区及景点的营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校园景观的整体感受。这些关键景区及景点主要包括: 校门、教学主楼、图书馆、礼堂、体育场馆等。由于这些地方通常是师生滞留时间最长、来访者光顾最为频繁的主要场所,所以设计要精心独特,既要有强烈的学校特色,又要富有文化内涵和环境感染力。

2.2.2校园绿地景观的复杂化思考

校园景观营造是美化校园最主要的途径。校园的环境风貌、独特的环境品质往往是由校园中独特的景观得以具体展现。在具体的景观营造中,景观主体的尺度、形状、色彩的设计,地面的材质、图案的使用,绿化植被的配置,环境设施的布局等各个环节都要处理得当,而且要考虑到人在景观空间序列中的不同角度、视点所产生的空间视觉效果,考虑到在不同景观中人的心里感受以及景观与背景之间的空间视觉关系。

2.2.3规范校园道路交通,创建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校区道路的布局对校园结构的清晰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各高校道路系统多为人车混行的状况,可采取拓宽主道、增设人行道或设置障碍柱等措施实现人车分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别致的道路地面铺装、精巧的道路设施小品、利用适度的绿化栽植和在步行空间中设置供人们休憩的空间和设施,来提高校园道路的步行环境质量。

2.2.4搞好校园整体绿化

校园景观中的绿化设计可归类于两大方面:校园的整体绿化分布和个体景观中的绿化设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可利用植物的园艺造型特点来构筑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绿化景观,增添景观中的绿色展示空间。一般来说,庄严、宁静的场所其绿化设计宜简洁规整;自由活泼的场所其绿化应富有变化。搞好校园绿化设计还必须通晓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

2.2.5 完善校园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

在营造校园景观的过程中,还要完善校园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利用绿化植物分割、组织、限定环境空间的功能,对一些影响环境美观而一时难以治理的环境因素进行围合、隔离、遮掩,以净化校园景观视觉空间。利用植被的栽植和绿化设计将校园中一些闲置用地、零碎地段融入校园整体景观中。

3.结束语

对呼市地区校园绿地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运用建筑及园林美学原理,把校园环境建成精致典雅而不落俗套、层次丰富而不单调划一、现代与自然相互映衬、色调淡雅而不夸张的符合人性化的花园式的优美校园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将园林概念融入到规划设计中,以“园”为特征,形成有主有次的园林组团,使园林包围建筑,建筑建在园中,按地貌自然分布,形成人、建筑、自然的和谐氛围。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西部乃至全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更加舒适、愉快,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细胜,浅析校园绿化[N].后勤简报2004

[2]周江评. 走进21 世纪:一流大学内涵与校园环境建设目标[J ] . 华中建筑,2000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夏更寿,浅谈大学校园的生态绿化[J ].绿色论坛,2004(7):

[5]张吉成,关于高等院校校园绿化及环境规划建设[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6(8):

[6]郭线科,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07(2)

上一篇:房产测绘市场的规范及房产测绘机构风险防范研... 下一篇:高层主体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