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

时间:2022-08-24 09:38:04

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13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全肺切除常用于中心型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某些肺结核、广泛性肺囊肿、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或大咳血、一侧寄生虫性囊肿导致肺功能丧失者。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但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重视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能减少并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恢复,延长其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现针对这些并发症制定了一些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3~75岁,平均54岁。术前经胸部CT及纤支镜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左肺切除术7例,右肺切除术4例。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均已康复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入院后,由于环境改变及对疾病认识不够,则呈现恐惧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细致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设施及其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和药物知识,重点讲解其预后情况,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增加其信心,让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②术前健康指导:进食营养较高的食物,摄取足够的水分,让患者戒烟酒,指导其正确练习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注意个人卫生。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有效咳痰。进行雾化吸入及机械深度排痰。必要时进行吸痰,促进肺部气体交换,避免或减轻心肌缺氧状态。肺全切术后每日输液量应控制在2000ml以内,滴速控制在20~30滴,并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肺水肿,观察尿量及颜色,维持水电平衡。

胸管的护理:术后胸管夹闭,每小时挤压并开放1次,以观察出血情况,每次不超过20ml。不可过快过多放出胸液,以维持两侧胸腔压力平衡,避免纵膈摆动引起心脏骤停,因此肺全切术后应保持纵膈居中。判断纵膈移位最简单的方法是触诊气管,必要时做胸片,以了解积液积气情况。当气管偏向健侧时,说明积液积气太多,应立即开放引流管,以纠正其移位。

肺全切术后应避免早期下床活动,应卧床休息10~14天。可在床上活动四肢,床上活动以高坡坐位或低坡卧位伸缩四肢为主。而且嘱患者活动时要慢、稳。以不喘粗气为准。不主张让患者坐位、拍背,大幅度活动,尤其是术后3天以内。3天后可以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过床等,当协助患者排痰时,先充分湿化气道,再用排痰机震动胸壁,然后按压切口协助咳痰。对痰多者用吸痰管行口咽部、大气管处吸痰,以刺激患者咳嗽改变,避免完全侧卧,一面纵膈移位。各种活动都应缓慢进行,使之有一个代偿过程。咳嗽、进食应在他人协助下进行。

疼痛的护理:国际疼痛协会1979年给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现代护理学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所以医院必须具有疼痛治理这项服务。因此医护人员有责任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术后遵医嘱,哌替啶100mg加生理盐水48ml以16mg/小时微量泵泵入,连续用2~3天,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

并发症的预防:肺部并发症主要是术后呼吸运动受限,使气管内的分泌物滞留,堵塞气道所致,所以协助痰液排出至关重要,及时给予拍背、拍胸、吸痰,必要时给予化痰药物;对术后尿潴留患者在术前应加强床上排尿锻炼,必要时行留置导尿;肺叶全切除术后患者无并发症时,应鼓励早期离床活动。注意有无胃扩张现象,否则进食后胃肠道有气,横膈上抬,导致余肺受压,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快等现象。腹胀的患者应给予下腹部热敷、按摩,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出院健康指导:康复阶段,协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及家属与医生的联系方式,若有异常及时联系,及时就诊。同时应告知复查。

讨 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核心是提前防范,有效避免和减少引起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因素,防病胜于治病。全肺切除术后预防发生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有确保呼吸道通畅,限制输液速度及量。

上一篇:人文关怀在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实施 下一篇:子宫全切除的心理调查和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