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4 06:59:17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分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过程进行阐述,最后论证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65-02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之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能够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今后在专业工作中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给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教学内容。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高校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的分析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生源、专业的差别,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而目前高职高专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先在多媒体教室理论授课,后在机房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沿袭“先理论后实践”思路,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上机操作课时,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忘记了多媒体理论课的学习内容,不能很好运用操作知识,容易导致盲目操作,或掌握一个操作花费时间较长。基础好的学生反而因操作过于简单而在短时间完成,大部分时间又无事可做,有“吃不饱”的感觉。从而,导致上机操作步骤不一致、上机操作的内容不统一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 教学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强调的知行统一的思想,与当前高职高专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方针是非常吻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实践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做一体化”是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该模式的运用对于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保障条件

为了使“教学做”一体化顺利实施,必须有合适的硬件设施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最基本的要保障以下四个基本条件:①实训环境:完善的实训室设备,上课时保证一人一机,局域网连通,且有投影仪设备。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③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第一线教师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④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过程考核,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1. 改善软、硬件条件,创建一体化计算机专业教室

(1)在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教师在讲授操作方法和步骤的同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即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

(2)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通过以上设计,教师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2.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分专业模块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适当增加数字媒体及应用章节的课时,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开发类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进行简单的应用。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分层次分级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要求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外,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更高目标,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任课教师定期开展课后辅导和答疑,鼓励学生购买上机卡,自行增加上机练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式、提问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一体化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任课教师必须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上机辅导,这就需要组建针对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学要求。

4.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合适的考核方案可真实评价学生的成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体化教学中,采用的考核形式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在采用小组为单位项目导向的教学班,要实行过程性考核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团队教师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结题答辩,借此考核小组成员的实际掌握情况。平时的作业、出勤、问答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成效

一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利用了实验室,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二是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各高职高专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一体化教学,其实施效果受到职业教育界人士及用人单位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积极优化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让教学更灵活、更合理、更具实效性,必将开辟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乐见的崭新局面。信息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和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更新观念,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志挥,倪巍伟.关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2]王晓超等.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

[3]吕聪敏,赵悦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2007,7(2).

[4]黄宝玲.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高教论坛,2011,2(2).

上一篇:走出“学案导学”的误区,贯彻分层导学 下一篇:简析古典诗歌中描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