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24 06:08:07

复读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高考之后,那些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或许要面临一个选择:上一所自己不想去的学校、复读或就业。对于那些选择复读的学生来说,他们将自己复读的那一学年称为“高四”,认为这是高三生活的继续。“高四”学生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高三,对于他们来说,做好心理调节,十分有必要。

一 复读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难以摆脱自卑情节

来复读的学生都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很多学生走不出高考失败的阴影,对自己来复读能否考上大学感觉很渺茫,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补一年考不上大学对不起父母,毕竟父母花这么大的心血来供自己念书;也感觉不好意思面对家里的亲戚朋友;同时班上还有很多高考取得高分的同学,他们因为志愿没报好,又回来复读,面对这些同学,感觉压力很大,无法和他们比。

自卑的感觉人人都有,而复读生由于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打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精力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2.眼高手低

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是复读生,没有必要听老师讲课,因为老师讲的知识点自己都已经学过了,不用听也知道。认为听老师讲课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做自己的更“实惠”。

眼高手低是很多复读生的通病,老师一讲就会,下课就忘。因为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复读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过接触,感觉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并认为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下课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在做题时这一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

3.极度焦虑

这几乎是所有复读生的“通病”。最大的表现是考试中的患得患失:复读期间,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考试,他们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绩不好,就会非常着急,而这种情况在普通高三班,并不是特别明显。复读班学生这种普遍的高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比普通高三学生更加明确:考个好学校,这几乎成了他们的唯一信念。越是这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而焦虑情绪也越重。

4.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许多复读生很难与新的集体融为一体,甚至有些复读生还会出现自闭的心理。此外,复读生还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成为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

如很多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复习得比自己好,做题比自己快,考试的分数比自己高时,心理就很着急、紧张,由此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5.学习缺乏计划性

这是很多复读生特别是低分复读生的“通病”。主要表现在:学习上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平时的练习及资料做不完,发现时间不够用;在复习功课上盲目地跟从别的同学,他们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结果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做成;晚上睡不好觉,想着学习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天天在浪费时间,越想越难受,越想越睡不着;经常头痛、头晕,精神不振,看不进去书等。

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不难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盲目被动地学习。晚上睡不好觉,经常头痛头晕是因为在学习中效率很低,担心自己的学习学不好,从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心理。

6.动力不足

也是复读生的一个“通病”。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希望在短时期内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开学的前一两个月里,很多同学表现都不错,学习的动力足,学习的效率高。但过后就会有学生渐渐分心,因为在开学的一两个月里,高考失败的打击还没淡去,学生在对待学习上很认真,渐渐地,个别学生就会松懈,认为复读也不过如此。这些学生往往平时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如果不积极主动,以前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还有些学生,因为没考好就丧失自信心,认为自己没希望了;在平时的复习中,碰到不会做的题,就担心自己的成绩上不去,心里急躁,以至没心思学习,到最后甚至放弃学习。

7.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主要是由于应届时没有考上大学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以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在此过程中很多父母和亲人会比原来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希望孩子这次考得更好,无形之中又给学生施加了压力,会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你不努力就会像上一次一样考不好。同时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给家人和亲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麻烦,也就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安心学习,总是带有负罪感。所以会焦虑、不安、紧张等。

此外,还有来自社会、学校、同学及复读生本身等多方面的压力。

二 复读生的心理调试和应对策略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复读生要想高考成功,首先要闯心理关,信心不仅是高考成功的灵魂,也是高考成功的心理支柱,更是复读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力量。复读生只要心态调整得好,树立高考成功的信心,一年以后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要树立高考的自信心,就得正确的分析自己,清楚高考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等。

2.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的科目

复读生要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复读生通过已经参加过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项科目的分数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薄弱科目多分配时间。

3.稳定情绪,学会减压

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压得复读生喘不出气,这时学生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即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以及自我安慰。

第一,复读生应该认识到刚刚结束的高考不管成绩如何,都已经过去,要尽快走出以前的阴影。

第二,复读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接踵而来,每一次考试都有进步是不可能的,复读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平时的考试,要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第三,很多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常常怀疑自己的复读是否有必要,担心复读一年,高考分数反而下降,浪费青春和精力。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安慰: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风险,只要自己奋斗过,就不必计较结果,要表现出一种大气与洒脱。

4.注意劳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长时间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神经绷得越紧,越容易引起头昏脑涨。因此,开夜车、熬通宵、连续苦战的精神虽然可嘉,但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不提倡大家苦学、苦练,特别是熬夜。科学的复习方法是劳逸结合,当自己感到脑袋昏昏沉沉时,或当自己觉得学习效率低时,应停下来休息一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5.跟着老师走

第一,复读生要认识到,复读不是简单地重复一遍高三的学习,而是知识的更新、填充。因为这一年中,高考大纲会更新,而复读生以前知识的漏洞,也需要再填充,以及应试技巧的改变,这些都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二,要重视课上听讲、记笔记。听讲是学习规律中的重要环节,大家来报名复读,主要就是来听教师讲课的。上课全神贯注听讲是相当重要的,在听讲的同时要注意思考,纵向、横向思维联系起来分析,以加深理解。还要做好笔记,因为笔记是收集、整理知识的最佳途径。

6.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

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过高的计划不但不能完成,还会令人丧失自信和进取精神,使其放弃学习。无法完成的计划没有意义,自我计划是对自己的承诺,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实现,应通过圆满完成计划,树立必要的自信心。然后,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计划一旦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

7.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复读要不怕苦,如果不刻苦,就会毫无收获。当出现倦怠、泄气的状态,决心开始动摇时,要下定决心和恒心,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所以,建议复读生要不断地分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激发斗志,以持续学习动力。

最后,建议复读生们要正确对待别人对大学生活的描绘和自己的憧憬,不断给自己加油,美丽的大学生活不会因为晚一年就失去,只会更精彩!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方... 下一篇:学生减负如何从理论走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