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茶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24 05:27:11

绿色壁垒对我国茶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摘要】茶叶作为我国的农业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在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增加茶农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茶叶出口过程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原因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策略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绿色壁垒;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资源禀赋系数;经济效应

绪论

茶叶作为我国的农业优势产业,在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壁垒也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使得我国茶叶出口的贸易条件恶化(见表1)。

一、我国茶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我国茶产品的资源禀赋系数:

资源禀赋系数(EF)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量指标,其定义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在世界或全国的份额与该国或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或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比。[10]其计算公式:EF=(Vi/Vwi)/(Y/Yw),其中:Vi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拥有的i资源,Vwi为世界或全国拥有的i资源,Y为该国或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Yw为全世界或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如果EF大于1,则该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如果EF小于1,则该商品不具有比较优势。用此计算的中国茶产品的资源禀赋系数见表2。

二、我国茶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茶叶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茶叶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竟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13]用公式表示:

RCAi=(Xi/Xit/(Xw/Xwt)

其中:RCAi―i国茶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i国茶叶出口额;Xit―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世界茶叶出口额;Xwt―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额。如果RCAi>1,说明i国茶叶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如果RCAi

从表3数据看,我国茶产品的资源禀赋系数具有明显优势,而我国茶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却下降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进口国贸易政策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从2001年起,为了保护本国茶产业,欧盟、日本等国实施绿色壁垒,欧盟实施的欧盟食品农药残留限制法令中新农药残留标准项目数从2000年的7种到2003的193种再到2007年的227种,七年就增长了220种,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新农药残留标准项目数从2001年的71种增长到2007年的276种,也增长了205种(见表4)。从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绿色壁垒给我国茶产品贸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过茶产品贸易的影响

我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茶叶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对茶叶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出口成本增加,我国茶叶原有的价格优势将受到很大削弱,从而降低了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如果将国际市场的需求方总体设为一个进口国,将出口国设为中国和其他国(除中国之外的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假设:无其他方面的影响;中国茶产品未获得相应的环境标志或环保标准认证而其他国家则获取了相应的认证。

当茶产品的价格为P0时,国际市场的茶产品需求量为Q=Q1一Q0,中国的茶产品出口量Q2,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茶产品出口量为Q2’,由此,在PO价格水平上,国际市场上茶产品Q2十Q2’=Q1一Q0。

当国际市场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后,中国出口的茶产品由于没有或者部分没有通过环保标准认证,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对其需求下降,在图1a中表现为国际市场对中国茶产品的需求曲线D1下降为D2,而下降的数量肯定将由其他国家和地区补充;而与此同时,如果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茶产品没有遭遇国际市场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对其需求上升,在图1b中表现为国际市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茶产品的需求曲线从D1’上升到D2’。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茶产品出口的供给曲线S1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曲线D2交于点F,供求的均衡价格是P1,均衡量为Q1,茶产品的贸易额为(P1*Q1),这小于国际市场上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以前,即(P1*Q1)(P0*Q2)。由此可见,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茶产品的贸易额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重新进行了分配,部分茶产品贸易额从中国转向了其他国家。而且随着发达国家制定更为严格细致的环保标准和规则,我国的茶产品出口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

四、我国应对茶产品绿色壁垒的措施

1.尽快建立完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应研究相应的国际先进标准,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使国内的茶叶生产有据可依、出口企业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茶叶的绿色包装制度,应大力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标签、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在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为我国茶叶的顺利出口保驾护航

3.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大力加强信息收集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在国外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集国外涉及茶叶的技术规范、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的数据库,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茶叶出口企业及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使企业及时做好防范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刘俊敏,田锦峰.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商情,2007(12).

[2]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岩.试论“绿色壁垒"下的中国茶叶出口[J].农业经济,2008,6.

[4]张星海,王岳飞,杨贤强.绿色壁垒与我国茶叶贸易[J].茶叶,2005(2).

[5]王忠锐,潘伟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

[6]张虎臣.我国茶叶贸易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4(5).

[7]王忠锐,潘伟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

[8]徐毅.近200年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演变之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4).

上一篇:基于决策树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模型 下一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