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荷塘月色》

时间:2022-08-24 04:08:55

读《荷塘月色》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不过对待失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借酒浇愁,有人忍气吞声,有人咒骂社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平衡自己,掌控人生。让人生的航船平稳地驶过乱石嶙峋的浅滩,活得优雅。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类人就是代表,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诗意的生活与优雅的态度。

夜游荷塘的起因是“这几天颇不宁静”,作者的生活有点小不如意,就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寻求一种宽慰、一种解脱,于是就走上了那条荷塘边日日走过的小煤屑路。处在无人的世界,可以发现、找寻回在现实中丢失的自己,暂时做个自由的人。白天,为了生活“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作者就在这样的心境下,发现了一直存在着、但平时没有时间去看、也没有心情去看的月下荷塘的美景。月下荷塘只有明与暗的深深浅浅的变化,没有俗而艳丽的色彩的涂抹;有皎洁的月光与朦胧的水气营造出的梦的幻境,让人沉迷;有清凉的夜风与淡淡的荷香弥散出的宁静的气息,使人忘情。月亮是一位高明的画师,它用月色打底,用夜色作颜料,用荷香与蛙声作点缀,勾画出了山的远影、树的倩影、荷叶与花的风姿。月光调配出的明明暗暗,黑夜烘托出的光与影,和谐极了,美妙极了,它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怪作者失落其中,不愿出来,即使蛙鸣蝉叫把他唤醒,他还要回到六朝的采莲的盛事中。但毕竟现实是总要回来的,你逃避不了,所以作者最终也只有回到家中。生活和现实是很俗气的,但心却不能因之沾染尘灰。就像作者那样,用清风吹拂,用月光擦拭,保持心的纯净、生活的优雅吧。

历来的教科书都在极力地探求《荷塘月色》的政治背景与意义,希望能挖掘出文本之外的话题来。其实不如把它还原,只把它当作一篇优美的散文,写的只是作者在那时那地的情感流露,因为作者首先是个文人。

大概因为对朱先生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拒领美国“救济粮”的行为给予了“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个评价,所以后人就更多地关注了他作为一名爱国民主战士的身份,而在分析他的作品时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这个烙印。事实上,还原朱先生的生平,人们看到最主要的是他在文学和学术研究上的成就,而对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对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会有所反应。朱自清先生也确实表现出过不满、愤怒,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哀韦杰三君》《执政府大屠杀记》就是这样的作品。除此之外,他的散文更多的是对看似平淡的自然、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记录与感悟,典型的如《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给亡妇》《背影》等,实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自作多情地作些不必要的附会与解读。牵强地去分析当时社会对他写本文的影响,过多地揣摩他心情“不宁静”的原因,那样会消解文章的美感,陷入考据派的枯燥泥潭。你看,在“几天颇不宁静”的搅扰下,在妻儿快要入睡时,推开门,离开家。暂时离开这个让他烦恼、使他不快的现实,去到一个夜间无人的月下荷塘边独自徘徊一番,这是一个常人很正常的举动,哪有什么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东西在其中呢?

《荷塘月色》是唯美的,它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健康的美、简单的美、纯净的美。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为文造情,没有虚情假意,没有艳词丽句,有的只是清新自然,简单纯净。像山中的小溪静静地在林中流淌,偶有落叶坠下漾起一圈圈的涟漪。它的美在于它思想的单纯、意境的优美、心态的宁静与语言的清丽流畅,在于它在烦扰的生活状态下,所呈现的一种生活的本真与优雅,这种本真与优雅是任何时代与社会的人都极力追求却很难得到的。

在这样的夜晚,在你疲惫了繁忙的工作,厌倦了人事的纷争,感觉到生活的百无聊赖之时,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去感受《荷塘月色》所传达的生活的优雅,能够疗治灵魂的创伤,帮助人找回本真的自己。

这,也许就是人们现在还要读《荷塘月色》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历史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下一篇:尚雯婕 音乐视觉化的女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