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控制

时间:2022-08-24 03:46:53

浅析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控制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813000

近年来由于材料强度的提高,施工工艺的改进,新型结构的发展,建筑物及构筑物越来越呈现大体积、大跨度、大高度的趋势,混凝土用量越来越大。因此,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单位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 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消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二)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格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如图所示。在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是紧密联系而有互相影响,其中任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最终质量。

(二)混凝土浇灌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模板:主要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截面尺寸、垂直度,检查模板接缝是否严密,预埋构件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支撑是否牢固。

2、检查钢筋:主要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是否正确等。

3、检查材料、机具和道路 :对材料主要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与质量;对机具主要检查其数量、运转是否正常。

4、检查水、电供应: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水、电供应中断;了解天气预报,准备防雨防冻措施。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

1、 预控麻面。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 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2、预控露筋。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 脱扣钢筋,应及时修正。

(3) 预控蜂窝。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砼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4) 预控孔洞。

a.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b.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 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 振捣,即振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 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d.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四)混凝土施工配料

施工配料:施工配料指每拌制一盘混凝土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应根据配料单称量出来。原材料的称量应采用重量法。骨料、水泥等可装在手推车上,用普通台秤称量,或采用电气控制设备,使材料由料斗进入计量斗自动定量。称量时的重量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

水泥、外掺混合材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溶液 ±2%

为了保证称量准确,工地的各种衡器应定期效验。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五)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就是将水、水泥和粗细骨料进行均匀拌合及混合,拌制成质地均匀,颜色一致,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拌合物。

1、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是从全部材料投入搅拌筒内起。到拌合物开始卸料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搅拌时间短,搅合物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将降低;搅拌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搅拌的生产效率,而且还会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离析现象。

2、投料顺序

投料顺序常用一次投料法和二次投料法。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中。二次投料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在搅拌筒内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浆后,再加砂和石子搅拌成为混凝土。在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约15~20%。

3、进料容量

进料容量是指搅拌机允许装入的各种材料体积之和,又称下料容量。装料体积不应超过干料容量的10%,如超载过多,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性。经搅拌后的混凝土称为出料容量,其体积比干料减小,出料容量均为干料容量的0.65~0.7倍。

三、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养护后的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拌制和浇筑对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坍落度等的检查(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查二次)。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混凝土养护后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外观质量和结构构件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和垂直度的偏差,如设计上的特殊要求时,还需对其抗冻性、抗渗性等进行检查。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因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控制,称量准确,则坍落度变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这样则水灰比变化大,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构件会产生各种缺陷,必须及时修整,必要时还应补强。不仅要保证构件具有正确的外形,而且应有良好的强度、密度性、和整体性,他包括配件、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工序。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必须综合质量为标准,妥善的处理施工的全过程。

上一篇:浅析公路桥梁维修养护质量控制要点 下一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