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4 01:47:41

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所肩负的环保教育职责也越来越重。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入手,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06-01

中国共产党十再次将“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提上日程,可见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而环境保护与化学的联系十分紧密,为了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十精神,本文主要通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强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加强环境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应当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让环境教育很好地融入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1.1 情境导航,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将2009年9月份云南南磷集团“氯气泄漏”事件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以动的画面来再现现场。记者报道:事发现场有很浓的刺激性气味,空气中弥漫着很多黄绿色的气体,员工使用浸润有肥皂水的湿毛巾将鼻子捂住逃离现场……学生一边看视频和记者报道,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图像概念与印象。

1.2 紧密联系实际、设置相关问题

看完视频之后,教学可以进行如下提问:按照记者的报道,大家能得出氯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吗?为什么员工要使用浸润有肥皂水的毛巾将鼻子捂住?氯气的水溶性怎样?消防员为什么要穿着防护服?钢瓶为何要置于盛有NaOH溶液的大缸之中?氯气会与金属如铁发生反应吗?如果我的衣服被染色了大家知道如何处理?

1.3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基于学生的疑惑以及教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其中,氯气的水溶性与碱类物质进行反应等实验均为学生亲自去开展;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可控性较弱,一般为教师演示实验;氯气漂白性实验,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氯气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性质,而且还掌握了氯气的实际用途,紧密地联系了生活,这样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也是必学的一个化学操作技能。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这就会对教师与学生的身心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只有引导学生在小环境中受到严格以及规范化的环境保护实践教育,将来才能够更好地治理以及保护地球大环境。

2.1 实验操作的规范

例如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者细粒状的固体一般实验钥匙或者纸槽取用,块状或者大颗粒状的固体一般使用镊子进行夹取,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时应遵循“一放、二向、三挨、四流”的取放原则;物质的称量:要领就是注意“左物右砝”的原则,这样可以直接读数,即直接称出物体的重量。在实际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一个习惯,准确以及熟练的动作能够避免药品因洒落以及挥发而对实验室造成污染。

2.2 实验操作的改进

化学实验一般总是伴随有气体、固体以及液体等状态物质的生成,而这些产物绝大多数均为有毒以及有害的物质。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之下,改进药品的实际用量以及实验用装置,应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之中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铜与稀硝酸之间的反应“的实验进行改进:(图1)

首先在横放的干燥管之中放入黄豆规格大小的石灰石,大头的一端使用铜丝的橡皮塞将其塞紧。铜丝朝上,再在干燥管里面盛入稀硝酸,石灰石与稀硝酸之间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的CO2气体,反应时间约为2min,当干燥管中的空气排尽之后,应用浓NaOH的棉花塞住干燥管的另外一端,并使用塞子将其塞紧。NaOH能够对干燥管之中的CO2进行吸收。然后,立即将铜丝朝下,与稀硝酸之间进行快速反应,此时可以观察到有无色的气泡冒出,使用针筒注入至少许空气,此时无色气体逐渐变成红棕色。因为这个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1)Cu+HNO3NO;(2)NO+O2NO2。NO2为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将本实验装置进行如此改造,能够将污染降低至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在化学课堂教学之中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去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从日常生活之中积极地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不使用塑料袋子、一次性筷子,将垃圾进行分类等等。通过课堂内的学习以及课外的实践,学生一定能够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