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的古诗教学

时间:2022-08-24 01:46:55

浅析高中语文的古诗教学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由于现代文明包括白话文和娱乐方式等的冲击,许多高中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欣赏字词交叠错落而产生的美感,以及诗词中饱含的人生哲学。高中古诗词教学面临许多困难,但只要对症下药,古诗词教学也一定能在21世纪的课堂上熠熠生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 教学状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9

在器物上,西方人把瓷器看作中国最美丽的产物。但是在文学上,古诗词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结晶。中国诗词兴起于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收录了当时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三百多首诗曲,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歌的发展绵延不断,至盛世唐朝,迎来了鼎盛时期。名家纷纭,佳作铺地,更有李白、杜甫等流传百世的诗人。古诗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抒情咏史的媒介,可以说,诗歌就像是微型的《史记》,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一个人命运的得意和多舛,一个时代的繁华与落寞。

为了保留和延续古诗的精华,高中语文课文中专门设置的一个单元来研习古诗词。然而,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却不高,许多学生觉得古诗太难、不好理解,甚至非常厌烦背诵古诗,无法体会到古诗的美感。因此,高中语文古诗教学难以得到提高。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缺乏古语环境;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本文将具体分析好赞语文古诗教学困境,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解决方法。

一、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状况

(一)缺乏古语背景,学习氛围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的新的事物不断产生,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成为了新的交流方式。古诗是文言文的产物,然而,这却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明清小说、现代散文都不是难点,而且让他们觉得十分有趣。但是古诗词用词简练、语言凝练,这些语言富有艺术性,但是对于缺乏相应语言背景的学生来说,古诗中的语言却对学习造成了困难。同时,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短时间的文言文输入不足以为学生营造足够的学习氛围,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古诗不实用,无法帮助现实交际。

(二)学生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高中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学生往往只是为了考试而背诵和做题,并非完全喜爱语文所教授的内容。古诗在考试中比重不大,因此学生往往不顾诗歌内容,死记硬背,以求在考试中得分即可。这样的功利性心态让学生无法享受到诗歌的美好,也造成学生对诗歌兴趣不足,缺少学习动机。

(三)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在诗歌教学方面,教师大多关注讲解和背诵两个方面,在课堂上讲解完古诗后,就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这样单一的、不加区分的模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精粹。在高中里,古诗大致可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田园山水诗、行旅和闺怨诗和送别诗等。对于不同的诗,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能力和时代背景,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而不是只看重背诵和默写效果。

二、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古诗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发现古诗的美,从中得到乐趣,从而愿意自主探究和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具体方法有以下四个:教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提供丰富古诗素材,找到最合适学生的古诗;创办古诗兴趣组,多参与实践;趣味教学,多元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本人的知识和人格魅力能影响学生对于古诗的态度,教师应当在故事教学中投入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诗歌的领会和投入,从而以情动人,带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带读、表演、分组朗读、改写故事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选自《诗经》中的《氓》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同时在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这样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上所选的古诗,只是全部古诗的一小部分,这样的输入是不够的,教师应当根据相应的题材和学生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古诗资源,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输入,积少成多,逐渐进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创新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兴趣。

最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古诗兴趣小组,让大家多参加写诗活动。

(二)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打造活跃课堂

古诗本身,因为文言文和艺术的提炼,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白话文是从文言文过渡而来,两者之间还是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并不是影响古诗学习的最大因素。古诗学习最难的方面是理解诗歌中饱含的诗人的人生体悟。由于高中学生人生阅历较少,所以对于一些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烙印或者人生色彩的古诗,学生难以理解。提高高中古诗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点是“通”,这是指学一首古诗不能只学格律,遣词,更重要的是通晓时代背景和诗歌情感,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生活智慧,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摆脱以往单调、直接的教学方法,而是做好前期的学习铺垫,再引导学生领悟诗歌,再使用新颖的练习方法加深体悟和记忆。学习铺垫是指用一个切入点来引出新的学习,再加以补充资料辅助,从而让后期的学习水到渠成。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王维作为切入点,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但是与陶渊明不同的是王维仕途顺利。然后再引出陶渊明这个人物,进行比较,并且补充一些陶渊明的事迹和名言,让学生对陶渊明的基本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有所了解。在有效的铺垫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可以轻松地了解为何陶渊明会在诗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三)学习与实践结合,营造古诗学习氛围

学生之所以觉得古诗难学,也是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在生活中使用较少。为了达到最佳的古诗学习效果,教师应当为学生在课内外创造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班上举行古诗背诵比赛、古诗兴趣小组、改编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乐趣。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作时,教师可以采取改编故事,变成故事的形式。杜甫的诗歌历来有“诗史”之称,因此非常适合改编故事,也可以加深理解。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学习古诗不仅是要会背诵,会默写,更重要的通过古诗学习,让学生将诗歌中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形成更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上一篇:试议初中语文的教育性与教学的个性化 下一篇:浅析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